碳达峰与碳中和:重任在肩 砥砺奋进
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
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密集发声,在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方面作出部署。而在今年地方两会中,“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20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一些省份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路线图和行动方案。
“十四五”是发展新阶段
我们认为,“十四五”规划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十四五”将是中国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落实碳中和相关工作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应当实现碳达峰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统一。
料将降低火力发电比例
考虑到中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估计将以统筹协同、实事求是的原则压实地方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体责任,以逐步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在目前碳排放结构中的比例为能源结构转变重点,以切实降低发电行业尤其是火力发电碳排放总量为生产端突破口,以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为居民住户消费端节能减排为抓手。
倡纳碳排放为政绩一环
建议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地方政府党政领导综合考核、对地方发展进行评估考核问责的过程中切实纳入碳排放控制的目标与指标,鼓励要素禀赋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市场成熟度较高的区域先行先试,率先提出和实现碳达峰目标,并探索促进碳减排、碳普惠的相关机制建设,并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
建议坚持不懈减少以煤炭燃烧为主体的化石能源消费,制定并严格执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在各地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利用、提高效率、加快替代,进一步快速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和占比,并同时努力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和消纳能力。
建议加强低碳科技应用
建议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将坚持减碳进程、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促进能源生产变革、推动能源消费变革、维护能源安全和供给侧改革、需求端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结合起来,将低碳标准制定和执行力度和低碳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结合起来,将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供应链和低碳生产、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以及高质量发展理念、绿色生活理念结合起来,在供给端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消费端全面推进电气化、清洁低碳、节能提效以及能源安全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