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答中评:支持通过23条
中评社香港3月2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的《维护国家安全草案》3月19日经过立法会加开的大会恢复二读辩论及三读,并且在当晚获得全票通过。23条立法自启动公众谘询到立法过程备受各界关注,中评社持续采访了20位来自香港各界的港区全国代表委员、立法会议员、工商界等人士,他们均表示支持23条立法,且普遍认为通过23条立法意义重大,有助于更好地筑牢了安全屏障,确保香港的营商环境,保障香港市民及外来投资者的利益,让香港轻装上阵,共同齐心发展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律协创会会长陈曼琪昨日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坚决支持《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并投赞成票。陈曼琪指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国家安全是国家的事权。香港特区政府和立法会,透过本地立法,以普通法形式,将完成《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本地立法及完善相关法律,向世界展示国家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陈曼琪说,《条例草案》符合宪法、国际法原则、国际惯例、保障人权国际标准,清晰订明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界线。作为一名律师,她认为《条例草案》实事求是,巩固了香港法治的核心价值及确保司法独立免受境外势力干预,符合香港实况,强化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国际营商法治环境,亦有利于香港继续发展成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妇女界一员,她认为国安便家安,《条例草案》让家人及下一代在香港这个家生活得更安全安稳、谋发展、寻理想、找幸福。
陈曼琪还指出,自己特别支持《条例草案》就国家安全教育等事宜提供意见或发出指引的条款。法律及教育并重,有助港人巩固国民身份认同。她认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教育推广可从四方向推进发展:一,《条例草案》通过后,以多元化、大众化、清晰易明、多种语言的的形式和方法,尽快向社会各界及国际宣传解说《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二,香港法律的专业课程将更有系统的教授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三,向业主立案法团、法团校董会等提供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广国安教育等的指引;四,充分善用妇女界的力量,建设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巩固国民身份认同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推广国家安全教育的要素。
蔡德升亦表示,政府应该全力向社会公众推广23条的内容及其好处,释除社会大众,工商界和各行各业有可能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忧虑,尤其可以专注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安全法,突显香港法例的完整性和可比较性。通过宣传和教育,社会大众将会更明白这次立法的重要性,亦是作为推广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机会。
全国青联委员、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谭镇国表示,今日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全体委员会审议及三读《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意味香港将告别回归多年来在维护国安上的缺口,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最后一里路。
谭镇国认为,《条例草案》已清楚界定各项罪行,而且订有适当的例外情况和免责辩护,无辜者不会误堕法网。同时,《条例草案》经过充分的法律分析,借鉴了外国多部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同时也考虑了香港社会的具体情况,并非单纯地“搬字过纸”。《条例草案》并非是反中乱港份子所说是蚕食人权与自由的毒药,而是将香港社会带至由治及兴的“良丹妙药”。
谭镇国说,目前不少外国政客和外部势力至今仍然死心不息,反中乱港分子仍然蠢蠢欲动,企图通过诋毁、抹黑,甚至卑劣干预,破坏香港法治乃至香港繁荣稳定,让《条例草案》的通过更显得有逼切性及必要性。因此,相信《条例草案》的通过将是香港对抗外部势力干预、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一步。它将与国家安全法相互衔接,强化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国际营商法治环境,亦有利于为香港特区居民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同时确保法治在香港得以继续落实,让香港特区政府可以专心一致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基本法》第23条立法早一日完成,国家安全就早一日得到更完善保障,香港可以在更稳定、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发挥自身独特地位和优势,全力拚经济、拚发展。”
陈晓锋亦表示,香港眼前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完善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之后,香港就可以拥有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因此,二十三条23条立法并不是要把香港管死,而是要把香港管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让香港“零起点”轻装上阵,更好运用好“两制”的活力作为杠杆撬动更大的发展成就。
23条立法可进一步筑牢香港安全屏障
港区全国人大常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这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也是香港回归以来一直欠中央的一份工作。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社会有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应该尽快审理,尽快地在立法会上通过,让香港的安全屏障可以进一步筑牢,可以更加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不但是特区政府责无旁贷的宪制责任,而且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香港繁荣稳定的必要之举。然而,这项立法工作被推迟了26年之久。在过去的咨询过程中,有反对派表面认可23条立法是特区政府理应承担的宪制责任,但实际上却不愿意采取行动,只因假如完成了相关立法工作将限制外部势力和分裂势力在香港的影响力,这些不法势力更不希望香港拥有稳固的法律防线。而正是因为缺乏23条立法的保护,特区政府没有合法手段打击外部势力煽动的“港独”、“黑暴”行为,也无法有力制止一些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最终酿成了2019年的政治风波。
陈勇表示,随着中央政府的介入和香港国家安全法的实施,香港得以迈入“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这就证明了国安法是守护香港、守护国家安全的“金钟罩”。尽管香港国安法为香港提供了大框架的保护,但由于“一国两制”政策,香港作为实施普通法体系的特别行政区,还需要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本地立法以完善香港国家安全法律。23条立法相当于为每一个家庭加装了防火防盗设施,可作为国安法的重要补充,为香港社会筑起全方位的安全防线,从而真正实现国安、港安、家安、人人安。由此可见,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更是为了切实保障每一位香港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为他们创造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梁美芬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随时都有国家安全风险,因此各国各地区都纷纷修改了国家安全法。香港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较为落后,这种法律漏洞也导致了2014年违法“占中”和2019年“黑暴”事件。在经历“黑暴”事件,感受到生意做不成、有课上不了之后,相信香港市民也逐渐有了国家安全意识。从澳门已经完成23条立法14年的例子来看,至今没有人因为触犯该条例而受到惩罚,这也说明立法是为了发挥预防和教育作用,让市民清楚法律的底线,清楚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好国家安全网络,才能更好地保障香港市民,共同专心发展经济。
梁美芬昨天在脸书上进一步就二十三条立法发表意见表示,二十三条立法符合国际人权标准。有人说立法会侵犯人权,但熟悉普通法和国际法的人都知道,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九条证明我们确实保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与此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保护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道德的必要性,政府有权制定法律,施加必要的限制。1984年联合国司法委员会做出的一系Siracusa Principles 进一步确立了上述原则。梁美芬说,希望那些诋毁第二十三条立法的人在批评这次立法之前,先看看他们自己国家的安全法,例如新加坡于2021年通过的《外国干预法》、英国于2022年实施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以及2001年美国的《爱国者法案》等等,都比我们的法律更加严厉。
梁美芬表示,今天香港终于完成了第二十三条的立法,我们不仅要立法,还要充满信心,向全国十四亿人民和国际社会宣告这是一项高水准的立法,完全符合基本法、普通法和国际标准,是真正保护市民生命财产的良好法律。23条立法将会更好地保护香港的商业环境和国际投资,并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民建联执委黄冰芬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23条立法不仅吸收了普通法国家的国安条例的经验,又能与香港国安法有效衔接,与香港其他法律融会贯通,与国家安全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确保香港长治久安、“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这是一件很好、很重要的事情。香港社会稳定,特区政府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发展香港经济民生建设,与此同时,香港人、香港投资者才能得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保障。我们常讲香港有独特地位和优势,只有在完成23条立法后,增强了香港社会的稳定性和法治的确定性,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博士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经历了2019年的港版“颜色革命”和“黑暴”,香港上下都已经切身体会到、明白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尽快通过二十三条立法,有效应对及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和威胁,将可更好维护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的高度自治和特殊地位,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整体营商环境和国际化水准,让特区政府、市民和外来投资者都可以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同心协力保障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市民福祉。
蔡冠深指出,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界,尤其是各国驻香港的领事馆、商会、企业等等,对相关立法有顾虑或者疑惑,这是正常的,恰恰说明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有它的独特之处和重要地位。根据港府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2023年底,外资驻港企业有9039家,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这就需要特区政府和中央驻港机构积极配合,主动与外国领事、跨国企业、外国媒体等接触,不仅要尽力消除海外对新条例可能出现的误解、疑虑甚至偏见,更要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消弭任何恶意抹黑和不实指控,并以各国类似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与香港国安法作对比和解说工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最大认同。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振英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香港得以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基于长期维持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和营商环境,国际投资者安心、放心在此从事交投买卖、集资融资。2019年的“修例风波”,外资信心多少受到动摇,但国安法实施后,香港银行总存款增加、在多项经济自由度和竞争力排名中继续位居前列等,显示香港恢复了投资者熟悉的一面,挽回了他们的信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得以重新出发、再创高峰。因此,二十三条立法让香港有一个更稳定、更安全、国安法制更完备的社会环境,对香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都可起到推动作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徐莉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乱港分⼦及境外势⼒伺机⽽动,抹⿊、诋毁、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国家和香港面临的安全风险无时不在,尽早尽速完成立法,符合国家核⼼利益,符合每⼀个港⼈的切身利益,具有必要性、急切性。“安来则福来。我相信新条例通过,将是国家之福,香港之福,全港市民之福。”
徐莉说,自己细读了《条例草案》,认为《条例草案》在国家安全、权⼒自由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良好平衡,不会影响新闻和出版自由,不会影响正常商业运作。同时,她也认为,二十三条将与香港国安法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好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屏障。“《条例草案》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普通法国家的立法经验,并融合现⾏法律法规,尊重保障⼈权及居民权益福祉,保护特区内财产和投资,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不容任何抹⿊污名化。”徐莉表示,⼆⼗三条立法不仅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亦是民⼼所盼,万众期待。只有⾼效、⾼质、尽速完成立法⼯作,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才能排除⼀切后顾之忧,集中精⼒拼经济、惠民⽣,以⾼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香港迈向由治及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推动23条立法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是香港宪制责任。他认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使香港已经实施香港国安法,成功防范和制止不少危害国家和香港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但其覆盖范围及内容未能完全与基本法第23条一样,必须完善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例。魏明德指出,任何国家、地区,必须政治、社会稳定,营商环境才能更市场化、更法治化、更国际化,做到人人平等,经济才能发展起来、民生才能改善过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享有高度的经贸自由,法治及司法独立、资金自由进出、简单的税制等良好的营商环境,相信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能帮助香港维持、完善目前良好的营商环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杨德斌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很希望看到23条尽快立法。特别是在经历过19年“黑暴”事件,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如果香港都乱了,怎么来发展?因此,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有了安全的前提,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拼经济、拼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二十三条立法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完善法律体系的宪制责任,更是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加强爱国爱港力量的必要措施,为香港的繁荣发展、稳健前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此举将使香港市民在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中安居,让企业家们在安全和稳定的商业环境中干事创业,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枢纽的地位。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马介钦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营商最重要的是社会安定,安定才能繁荣。他指出,23条立法是必要的,过去没有相关的法律,导致国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被不怀好意的外部势力借题发挥。因此,通过23条立法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对营商非常重要。一是23条立法对于奉公守法的商家来说是欢迎的,因为商家营商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二是2019年“修例风波”令大家做不了生意至今记忆犹新。他表示,自己所接触的商家、社团机构和个人绝大部分都赞成立法,认为现时是立法的好时机。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沛良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支持有关立法,并认为23条立法应越早越好,因为越早订立就可以尽早免除一些不确定因素及不同方面对立法的猜疑。陈沛良指出,当所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订立落实后,必然可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营商环境,确保市场信心,也可确保香港就此“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他也指出,香港历经过去多年的混乱局面,历史经验告诫我们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如今在社会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行政立法关系良性互动,市民国安意识不断提升,现时正是展开23条立法工作的最佳时机。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原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认为,海外有些国家对香港23条立法存在负面舆论声音,只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手段,大可以不理会。他表示,从国安法的角度考虑,环视全球有哪个发达国家或是经济体没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条例?如果关注其他国家或地区本身的法律条文,比我们严格的多。他们自己都这么做,却说别人这么做是错的,没有科学依据,从法理和情理上也解释不通。当然,他也认为,我们要对外做好解释,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清楚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他指出,香港按23条立法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也是法治精神。香港23条立法必须要做,因为23条立法实施后香港能够拥有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香港是国家的南大门,保障国家安全是必须之举。他认为,对标其他国际上的国安法,香港国安法和23条已经是非常宽松的,比如英国刚刚通过的有关国安法律,在没有证据和理由之下能够扣押48小时,新加坡则能够扣押两年,而香港的法律并不是如此。至于一些西方国家的抹黑声音,只是一种政治手段,为抹黑而抹黑,对此我们已有预期。他指出,23条立法可以应对不必要的风险,排除一些不稳定、不明朗因素,更加完善香港营商环境,使得在香港经商的内地或海外企业都能够轻装上阵,抓紧资源来拼经济。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二十三条立法是必须的,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也有助于营商环境更加理想。他认为,很多针对二十三条的抹黑都是凭空想象、没有依据的。对一般香港居民而言,二十三条对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除非是要刻意推翻政府,为敌对势力工作,才会受到二十三条的制裁。至于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批评二十三条立法,可以对比审视一下自己国家的国安法,很多国家的国安法比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条所规定的更加严格,香港为我们提供应有的保障,是非常合理的,外人不能插手。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外国很多媒体对23条立法不是很瞭解,这一次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主动去宣讲值得赞赏。特别是在宣讲过程中,提出了实质的数据及有效的个案,可以帮助海外媒体减少对23条立法的错误认知,使得他们再无辩解的余地。同时,特区政府也会主动点出媒体失实的报导及具体原因,应该来说应对外媒的一些抹黑报导是非常有效的。
中评社香港3月2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的《维护国家安全草案》3月19日经过立法会加开的大会恢复二读辩论及三读,并且在当晚获得全票通过。23条立法自启动公众谘询到立法过程备受各界关注,中评社持续采访了20位来自香港各界的港区全国代表委员、立法会议员、工商界等人士,他们均表示支持23条立法,且普遍认为通过23条立法意义重大,有助于更好地筑牢了安全屏障,确保香港的营商环境,保障香港市民及外来投资者的利益,让香港轻装上阵,共同齐心发展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律协创会会长陈曼琪昨日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坚决支持《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并投赞成票。陈曼琪指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国家安全是国家的事权。香港特区政府和立法会,透过本地立法,以普通法形式,将完成《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本地立法及完善相关法律,向世界展示国家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陈曼琪说,《条例草案》符合宪法、国际法原则、国际惯例、保障人权国际标准,清晰订明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界线。作为一名律师,她认为《条例草案》实事求是,巩固了香港法治的核心价值及确保司法独立免受境外势力干预,符合香港实况,强化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国际营商法治环境,亦有利于香港继续发展成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妇女界一员,她认为国安便家安,《条例草案》让家人及下一代在香港这个家生活得更安全安稳、谋发展、寻理想、找幸福。
陈曼琪还指出,自己特别支持《条例草案》就国家安全教育等事宜提供意见或发出指引的条款。法律及教育并重,有助港人巩固国民身份认同。她认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教育推广可从四方向推进发展:一,《条例草案》通过后,以多元化、大众化、清晰易明、多种语言的的形式和方法,尽快向社会各界及国际宣传解说《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二,香港法律的专业课程将更有系统的教授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三,向业主立案法团、法团校董会等提供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广国安教育等的指引;四,充分善用妇女界的力量,建设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巩固国民身份认同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推广国家安全教育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