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论:如何看待金门恶性事件?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作者浙侠)2月14日,福建渔船在金厦海域被台湾海巡署追赶导致船上4人落海,其中2人死亡事件(以下称“2·14”恶性撞船事件),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主因,舆论一般认为是“民进党当局以各种借口强力查扣大陆渔船,以粗暴和危险的方式对待大陆渔民”所致。
一、事件有其偶发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事发后,两岸就善后处置工作历经15轮谈判,然终因双方立场南辕北辙以破局收场。大陆方面要求真相、道歉、究责、赔偿四项诉求,而民进党定调事件攸关“主权”,不仅绝不松口让步,还不公布真相,不赔偿,不咎责,不道歉。
在两岸缺乏互信且在美国的干预下,民进党当局依仗境外势力撑腰,又赌大陆不会轻易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协商过程中不仅没有一丝歉意,更是火上浇油,意欲升高两岸敌意。
几十年来,台湾海巡署扣押大陆渔船事件层出不穷。台湾《联合报》旗下的《世界新闻网》根据“陆委会”、“海巡署”统计数据制作的图表显示,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1月,台湾“海巡署”驱离大陆渔船多达9100多艘、扣留近400艘、没收80多艘,相当于台湾“海巡署”每月都要没收一艘大陆渔船,每周扣留一艘大陆渔船,每天被驱离的大陆渔船多达3、4艘。
“2·14”恶性撞船事件之所以引发两岸及国际舆论的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涉及到两岸关系的敏感时间点与地点,更因为牵涉到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此次事件发生在台湾当局交接班过渡期间,且美军释放常驻金门信号,公开为台当局撑腰的背景之下,若从美台地缘政治策略视之,凸显出台美勾联有心操作,意欲通过升高两岸紧张局势,掩盖别有用心的图谋。
台湾民进党当局为何要升高两岸紧张局势?从国际环境看,或许与当前国际政治环境有关,特别是中美对抗不断加剧;而岛内因素看,则是台湾与美国持续互动,或许与未来赖清德执政采用何种大陆政策有关。台湾学者郭正亮在《TVBS战情室》说,民进党现在主要是在测试美国,想要将事件闹大,让美国介入。
自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以来,大肆操弄“倚美谋独”、“反中拒统”,由于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交往顿失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陷入低潮。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为美国遏制大陆发展、频打“台湾牌”提供了契机,然而民进党却乐于投怀送抱,甘愿充当美方在印太战略中打压大陆的“棋子”,试图挟美推进岛内“台独”路线。
回顾“2·14”恶性撞船事件发生前后,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利用“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2月13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价值953亿美元的对外军援法案。该法案除为乌克兰和以色列援助总额741亿美元,以助基辅、以色战争。令人意外的是,该项法案对没有战争的台湾,提供了48.3亿美元,以支持台湾落实“军售”、“豪猪战略”之名,掩盖在岛内部署“星盾”计划,将台军纳入美军指挥体系,并让大陆导弹失灵的企图。
2月22日,美国“反中急先锋”麦克·加拉格尔,带领美国议员窜访台湾,与民进党当局正副领导人蔡英文、赖清德,及“立法院长”韩国瑜等人会面,释放“对台新军售”、“催促交付延迟订单”、“在台生产武器”以及替美国下任总统发出“挺台保证”等4个消息。同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台方,将对台湾出售总价值约7,500万美元的“Link-16系统提升先期规划” ,公开推进在台部署“星盾”计划。
3月11日,台湾“中央社”报导,美国首度“单列台湾”,在财政年度预算案编列经费1亿美元,协助台湾强化所谓“吓阻力”,为民进党当局撑腰。加上此前台媒释放的“美军将于今年在金门岛驻扎”舆论,不难让人联想到,“2·14”恶性撞船事件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台美联手谋定而动的恶性事件。
对美国而言,从宏观看,俄乌冲突、以哈战争、红海海上冲突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没落,冲击不可小觑。由此产生的结果,导致美国内部分裂、对立,外部信誉坠落。今年又恰逢美国总统选举,为提增选民对候选人的信心,美军入驻台湾、偷渡“星盾”计划,既可提升候选人在国内的声势,又可巩固第一岛链、稳定东南亚盟邦,还可在大陆眼皮氏底下插上一根针,显然利大于弊。因此,“2·14”恶性撞船事件的发生,具有为美国转移美台舆论焦点、改变国际战略被动、为美军驻台制造诱因等功能之外,还反映出美国为遏制大陆发展无所不用其极的本质。
对民进党而言,这起事件是奉行以大陆为敌,为“台独金孙”赖清德执政后推进“倚美谋独”路线的一次具体的尝试,也可视为“台独”势力为赖清德执政划下的大陆政策红线。这可从两次“德国之声”专访中看出:
2020年1月3日,蔡英文连任竞选办发言人林静仪在接受“德国之声”媒体专访时,曾暴露出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图:一是改变“宪政体制”,断绝台湾省议会预算,抹掉台湾省的行政层级;二是让“五权分立”转为“三权分立”,让“监察院”名不符实,空有其名。三是改“国号”,从“中华民国在台湾”改成“中华民国台湾”,“接下来,要把所谓中华民国改成台湾,这就需要一点时间”。
去年底,赖清德竞办发言人赵怡翔在接受“德国之声”媒体访问时一再强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并解释“名叫中华民国”,是出于“跟台湾人民普遍的一个用法跟使用方式,跟团结我们社会的一个整体需求”。由此,不难看出,于“独派”而言,李登辉,加上蔡英文执政八年,已完成林静仪所言的“台独”路线图中的前三项任务,对赖清德而言,其执政期间肩负的重要使命就只有把所谓“中华民国”改成“台湾”,以完成“台独”的最后一块拼图。
尽管赖清德目前在岛内面临的是“朝小野大”政治生态,但“诡计多、胆子大、敢冒险”是赖清德的个性。1月8日,全球最大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发表的《美国“危险的朋友”》分析文章直指,赖清德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列为是美国“危险的朋友”。
因此,从政治角度视之,大陆对于“2·14”恶性撞船事件的处置,若反应仅仅限于一般的两岸渔业纠纷处置,停留在舆论战与人道善后层次,缺乏让“台独”畏惧的具体对策,那么,未来赖清德执政,推进台美联手“谋独”的实质步伐必定加大,特别是对内绞杀统派声音、推动修宪;对外加强台美军事合作、在国际上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谋求台湾人民“自决”议题等方面会动作频频,此外,若“2·14”恶性撞船事件若按常规两岸渔业纠纷处理,这还将成为民进党执政期间“冲破”两岸制度性联络协商机制“停摆”僵局的重要“政绩”,更会成为在没有“九二共识”的“样板案例”,今后会被民进党当局反复引证的依据。
三、处置工作中应引起注意的事项
若以上分析成立,倘若“2·14”恶性撞船事件的结果无法遏制住台美当局的恶意行为,那就有可能大大提增民进党政治冒险的可能性,未来将在国际上带来更多的涉台外交政治事件,在两岸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恶性冲突案件。
民进党敢于冒险的底气来自四个思维:一是战略上的“美日思维”。认为台湾位居第一岛链的核心节点位置,是美日同盟与印太战略抗中的关键节点、前沿阵地。“台湾有事,就是美日有事”;二是定位上的“奴才思维”。认为台湾只要迎合美日同盟围堵与遏制中国的防卫构想,充当美日同盟遏制大陆民族复兴、颠覆大陆制度的马前卒,就可无惧大陆;三是军事上的“保护伞”思维。认为美日在阻止两岸统一上有共识,剑指台海和南海的“东方之盾”、“山樱”、“利刃”及将于2025年左右进行的“利剑”等美日联合军演,包括最近美军在菲律宾开发增设的新基地,为民进党壮了胆;四是产业上的“老大思维”。认为台湾科技产业及与美日紧密联接的供应链,是西方对其依赖之地,利用西方对台科技产品的需求,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同盟优势。
消耗美国,让美国的“台湾牌”变成台美的出血点。从外交、军演两方面入手。外交层面一是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发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全球南方等多边机制,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推“一带一路”,迫使美国增加对外投资、援助,增加支出;军事层面,一是提升军工生产规模,增强我拒止美军涉台的海空实力,并利用国际战争热点,扩大对外军售,加强海洋岛国防护合作,提升美国军备竞赛的焦虑感;二是除围岛军演外,适时开展巴士海峡、印度洋附近护航军演,既为摊牌准备,更让美军疲于奔命。三是运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思维,结合中美博弈实际,加大太空领域战略项目成果研究。
打痛“台独”,关键在于穷其财诛其心毁其志。“台湾有美日保护”、解放军“打不过”美军是民进党蒙蔽台湾民众反中拒统自信与安全来源。宏观层面,从美国对台湾影响最大的经济与国防两大支柱入手,运用黑名单、大陆市场、查税等措施选择性地惩罚美台相关企业与关键人物。确立“两岸博弈新规则”,处理涉台突发事件与推进统一进程相结合。无论是政治还是民间,只要民进党当局挑起两岸冲突事件,大陆就从制海权、制空权等方面入手,推进对台的实质管理,使之从“新常态”演变为“新规则”。
两岸博弈经验告诉我们:对付民进党当局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以战止战”,只要其敢于做有损于国家利益、有损于两岸感情的事,大陆就给予其实实在在的伤害。抹掉“海峡中线”,否定“禁止、限止水域”莫不如此。民进党当局及政客除了拉美国说大话,愚弄台湾民众外,却毫无有效办法。
融合金门,点亮两岸统一明灯。当年,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在处置“2·14”恶性撞船事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清真正的敌友,缩小打击面,集中精力打击主要敌人。
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厦金两地互动,形成了“厦金漳泉同城化”趋势,显示出化解两岸僵局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曾一度引起台湾主流媒体对厦金融合发展现状的报导热,在台湾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也成为民进党当局“反中拒统”中最无可奈何之处,从这一角度视之,一些高喊“收回金门”、“血债倍还”的口号并不合适,在舆论上,要正确把握区分金门民众与台湾海巡署、台湾人民与民进党当局的关系,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端,如此恰好落入民进党所期望的离间计之中。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直接打击台湾本岛民进党支持者。除了上述提到运用《刑法》追究肇事者责任外,民间舆论还应炒热“交出凶手”、严惩凶手这一威慑性议题,并揭露美台联手在台部署“星盾”计划对台湾民众生命安全的影响,激发出台湾民众自觉抵制美军在台军事化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处置“2·14”恶性撞船事件,是两岸地方行政部门的内部事务,在目前还不到不得不选择“武统”的最后时刻,让金门、马祖留在台当局手中,只要打痛民进党政策支持者,广泛团结、凝聚台湾内部反独力量,以殊途同归方式,继续推进金厦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增强其对岛内民众的吸引力,同时,要充分运用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与过半民众不希望民进党再执政的台湾主流民意,激发出台湾民众自觉抵制美国在台部署“星盾”计划的激情,有效阻止台湾“人民自决”意识的抬头,让境外势力无法也无力介入、干涉中国内政。
(本文作者浙侠系资深对台工作者)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作者浙侠)2月14日,福建渔船在金厦海域被台湾海巡署追赶导致船上4人落海,其中2人死亡事件(以下称“2·14”恶性撞船事件),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主因,舆论一般认为是“民进党当局以各种借口强力查扣大陆渔船,以粗暴和危险的方式对待大陆渔民”所致。
一、事件有其偶发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事发后,两岸就善后处置工作历经15轮谈判,然终因双方立场南辕北辙以破局收场。大陆方面要求真相、道歉、究责、赔偿四项诉求,而民进党定调事件攸关“主权”,不仅绝不松口让步,还不公布真相,不赔偿,不咎责,不道歉。
在两岸缺乏互信且在美国的干预下,民进党当局依仗境外势力撑腰,又赌大陆不会轻易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协商过程中不仅没有一丝歉意,更是火上浇油,意欲升高两岸敌意。
几十年来,台湾海巡署扣押大陆渔船事件层出不穷。台湾《联合报》旗下的《世界新闻网》根据“陆委会”、“海巡署”统计数据制作的图表显示,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1月,台湾“海巡署”驱离大陆渔船多达9100多艘、扣留近400艘、没收80多艘,相当于台湾“海巡署”每月都要没收一艘大陆渔船,每周扣留一艘大陆渔船,每天被驱离的大陆渔船多达3、4艘。
“2·14”恶性撞船事件之所以引发两岸及国际舆论的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涉及到两岸关系的敏感时间点与地点,更因为牵涉到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此次事件发生在台湾当局交接班过渡期间,且美军释放常驻金门信号,公开为台当局撑腰的背景之下,若从美台地缘政治策略视之,凸显出台美勾联有心操作,意欲通过升高两岸紧张局势,掩盖别有用心的图谋。
台湾民进党当局为何要升高两岸紧张局势?从国际环境看,或许与当前国际政治环境有关,特别是中美对抗不断加剧;而岛内因素看,则是台湾与美国持续互动,或许与未来赖清德执政采用何种大陆政策有关。台湾学者郭正亮在《TVBS战情室》说,民进党现在主要是在测试美国,想要将事件闹大,让美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