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赵全胜解读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实习记者 刘一玮)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第十六场、“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主题研讨会6月2日在京举行。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教授就“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作专题演讲,对中美博弈的内在逻辑和台海局势脉络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关税战、东亚局势的变化等议题详细阐述了中美关系的变化。他强调,当前中美博弈不仅是传统大国权力转移问题的延续,更叠加了制度竞争、技术封锁与舆论战等多重维度。
“理解中美博弈,不能只看中国,也要看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赵全胜指出,在当前时期,美国具有高科技创新及其军事转化能力、全球联盟体系、软实力及自我纠错能力等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政党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加剧、治理能力不足、经济问题等突出问题。他从六个维度总结美国当前的突出劣势。第一,社会高度分裂。赵全胜以“1月6日国会山暴动”为例,分析发现民主与共和两党陷入身份政治泥淖,社会撕裂难以弥合;第二,白人至上主义与种族裂痕。赵全胜表示,“‘大熔炉’已变成‘混合沙拉’,看似放在一个盘子里,但各自分开,没有真正融合”,种族融合神话破灭,种族歧视与社会冲突持续加剧;第三,国家治理能力出现问题。枪支泛滥、毒品危机、边境混乱无序、社会治安持续恶化,美国国家治理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第四,经济问题。产业空心化、国债高筑、贫富差距剧增,他引用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深度分析了“铁锈带”的困扰;第五,软实力下滑以及麦卡锡主义回潮。从MIT教授陈刚被无端抓捕等案例出发,他表示“美国软实力大幅度下降,美国的科学人才也在出走”。
“中国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而是一个具备完整制度体系、产业链条和科技潜力的现代化经济体。”赵全胜从经济总量、制造业基础、全球价值链依存度、国内制度动员力四个维度,细致分析了当前中美相对实力的转移过程。他指出,美国的焦虑来自中国在全球体系中不可被替代。
赵全胜特别提及,中国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展现出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这种“制度性自信”的外溢令美国更趋紧张,并试图通过制度联盟将中国排除在高端治理结构之外。
赵全胜表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在近期表现出延续与变化并存的特点。他强调,台海局势的真正危险在于美方试图用“台海冲突风险”来制造外部敌人,维持其全球盟友体系的凝聚力。赵全胜说,不论美国是“动动嘴”如通过法案、打电话,还是“动动腿”如派高官访台,都能迅速引发台海局势紧张。他认为,美国正通过提升军售等级、鼓励“官员访台”、强化“美台制度合作”等方式不断突破“红线”测试中方反应,这种“渐进式突破”极具风险,可能导致意外摩擦向不可控方向升级。“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一旦处理不慎可能引发严重危机。”赵全胜强调,避免台海爆发战争的关键在于中美保持战略定力并进行有效沟通。
在讲座最后,赵全胜提出了关于中美竞争格局演变的四个“不会停止”判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不会停止;跨太平洋的权力转移进程不会停止;美国两党维护美国全球地位和地区主导权的努力不会停止;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现代化进程不会停止。
在点评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人民研究院院委兼宏研究院主任蔡彤娟博士从我们党的三大法宝出发,高度认可了赵全胜在发言中所提及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表述。蔡彤娟认为,此次关税战中国也希望团结其他国家来对抗美国关税的霸凌,支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敦志刚老师从六个方面对赵全胜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和点评。他认为,赵教授深入剖析了中美博弈中的关键问题,其立场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及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强的决心。敦志刚表示,“四个不停”的观点为分析未来中美博弈及台海局势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赵教授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当前和未来中美博弈的有力参考,也为国际社会理解中美关系的走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演讲结束后,赵全胜教授还就美国国内政治走势、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前景等话题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实习记者 刘一玮)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第十六场、“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主题研讨会6月2日在京举行。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教授就“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作专题演讲,对中美博弈的内在逻辑和台海局势脉络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关税战、东亚局势的变化等议题详细阐述了中美关系的变化。他强调,当前中美博弈不仅是传统大国权力转移问题的延续,更叠加了制度竞争、技术封锁与舆论战等多重维度。
“理解中美博弈,不能只看中国,也要看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赵全胜指出,在当前时期,美国具有高科技创新及其军事转化能力、全球联盟体系、软实力及自我纠错能力等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政党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加剧、治理能力不足、经济问题等突出问题。他从六个维度总结美国当前的突出劣势。第一,社会高度分裂。赵全胜以“1月6日国会山暴动”为例,分析发现民主与共和两党陷入身份政治泥淖,社会撕裂难以弥合;第二,白人至上主义与种族裂痕。赵全胜表示,“‘大熔炉’已变成‘混合沙拉’,看似放在一个盘子里,但各自分开,没有真正融合”,种族融合神话破灭,种族歧视与社会冲突持续加剧;第三,国家治理能力出现问题。枪支泛滥、毒品危机、边境混乱无序、社会治安持续恶化,美国国家治理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第四,经济问题。产业空心化、国债高筑、贫富差距剧增,他引用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深度分析了“铁锈带”的困扰;第五,软实力下滑以及麦卡锡主义回潮。从MIT教授陈刚被无端抓捕等案例出发,他表示“美国软实力大幅度下降,美国的科学人才也在出走”。
“中国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而是一个具备完整制度体系、产业链条和科技潜力的现代化经济体。”赵全胜从经济总量、制造业基础、全球价值链依存度、国内制度动员力四个维度,细致分析了当前中美相对实力的转移过程。他指出,美国的焦虑来自中国在全球体系中不可被替代。
赵全胜特别提及,中国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展现出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这种“制度性自信”的外溢令美国更趋紧张,并试图通过制度联盟将中国排除在高端治理结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