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从国际共善视角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中评社╱题:应从国际共善视角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俞剑鸿(台湾),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台湾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教授暨兼任所长/金门大学特别聘任教授暨兼任所长

  【摘要】东、西方的学术界有几个值得介绍的主流学派。先提西方的主流学派:(新)实力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国际和全球治理。就东方的,吾人可以应用一点理论(one-dot theory)/太极图。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新的开始)并不100%的吻合/对接/等同于上述的每一个学派。如果要研究成果贴近事实,应该从作为一个概念、理论和作为治理的工具的international regimes (ir)(国际共善的第一个阶段)和非ir(non-ir)层面去理解“一带一路”。如此,多数的西方以及被他们所影响的开发中国家的学者、专家才会早日接受和支持“一带一路”。

  前言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10月10日,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10年多来,一些西方的学者、专家还是(强烈)质疑、妖魔化“一带一路”,如称其为“新殖民主义”、“债务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等。他们的观点多少影响了一些开发中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

  笔者认为要说服一些不友善、判断错误和昧着良心的西方学者、专家,吾人必须要先介绍几个西方和东方的主流学派。如此,他们才会觉悟说“一带一路”乃是吻合/对接/等同于或者比较贴近某一个或者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学派或者理论并且才会使得他们放心地说大陆是没有阴谋和阳谋的。

  何谓International Regimes?

  由于99%的中国人/华人对international regimes (ir)是陌生的或者一知半解,让我先介绍一下ir。

  国际是一个字,regime(s)是另外一个字。international和regimes也可以整合为一个字、一个片语。一旦把一个字的位阶提升为概念,在学术界,这个概念就可以进一步地被称之为理论。每一个理论代表部分事实。有理论必须要有模式/理论架构来加以支撑,而反映部分事实的模式/理论架构并不需要理论,主要的差别就在此。

  Ir的中文翻译和译音超过50种,尚未有一个标准的翻译。有一点是肯定的,亦即国际建制和国际制度这两个翻译最起码错误地引导了初学者对ir的瞭解。

  自从2023年4月,我把ir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就像有一个视讯主持人把希伯来语yozma翻译为英文的initiative,而中文对她而言则是新的开始。易言之,中文的新的开始要比initiative的中文同义字倡议容易瞭解、体会。我也把具有四个阶段的国际共善翻译为international common good,以提醒读者说当贯彻每一个regime到底亦即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之际,其结果就是对大家(切记,含敌对势力)有利。不过,由于每一个regime在每一个area是脆弱的,被执行到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的regime也有可能会被客观环境所逼迫而回到原点,亦即第一阶段。

  顺便一提的是,就area,中文翻译有不少:(特定的)地方、区域、范围、(电磁)空间、范畴和领域[加上1970年初才有和电脑有关的异度(cyber)]。

  我认为要从具有接地气的ir〔1〕[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the first st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on good]这一个层面(dimension)和非ir(non-ir)的层面来瞭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备受关注的主流学派,否则其研究成果将不会比较贴近事实。

  1980年代末以来,国际和全球治理(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governance)渐渐地成为一个主流学派,当世界银行的总裁带头在他们的文件中开始使用治理(governance)这个概念之际。只要有两个国家在互动,就是国际,而全球是在指我们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地区、政治实体(entity)等等。

  [表格内容的资料来源:Peter Kien-hong YU,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and Regimes (London: Routledge,2012).]

  一些学者、专家错误地以为说就国际和全球的运用在同一个著作中互相更换的使用是可以的。〔2〕为何是错误的?在第三章节的第六部分,《白皮书》提到中阿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固然不错,这是两个合作伙伴/伙伴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但是全球并不等于(外)太空。故,要搞清楚脉络才挑选使用国际这个形容词或者全球这个形容词。如果在地球的俄国太空专家和在国际太空站的美国人有所互动就还是国际。又如果人类可以长久地居住在月亮或者火星而这一些人开始和地球人有所互动,吾人就要开始使用星际(intercelestial)治理这一个片语了。

  Ir就是国际和全球治理学派的最好使用的工具,因为不用担心或者要面对好比说权力斗争这个现象。其它带有负面层面的工具包括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内只有那五个安全理事会的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只要其中的一个动用了否决权,即便是跨越投票国三分之二多数门槛的联合国大会决议还是无效)、国际法(像是若干条文只对一些国家有利)、国际机构(好比说一些债务累累的国家无法自世界银行借到很多钱)等等。

  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ir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当然,其它学派也具有ir层面和非ir层面。如果从这两个层面去看某一个议题、现象和发展的话,笔者认为所研究的结果会比较接近事实。

  作为国际共善的第一个阶段,在某一个area的每一个随时来去或者很容易回到原点的regime只是藏在吾人的内心(heart)以及浮现、记挂着或者闪过我们的脑海(mind),绝对与理想(ideal)、哲学无关。人类是依靠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二阶段的机制[mechanism(s)]和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三阶段的举措/措施/办法/手段[measure(s)]来加以维持、永远继续经营每一个regime的。简言之,我们要就作为独立变数的国际regime(s)、机制和措施一起来看,以得到一个完整应对作为第四阶段的共善这个结果或者理论架构(framework)的全貌:

  国际regime(s)+
  机制+
  举措/措施/办法/手段

  须要辨别和确认的mechanism(s)可被细分为:⑴设备、仪器、装置和⑵制度和机构[institution(s)],而制度又可细分为操作或者实践(practices)和组织[organization (s)、body和bodies]。

  《白皮书》的第三章节的第一~六部分提到以下的机制:多层次政策沟通交流(合作)机制、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单一窗口(asingle-window)”合作机制、融资机制和多边金融合作机制。

  就制度,诚如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所言,有必要以零容忍态度成立一个打击贪污和腐败的单位。就机构,例子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公益基金等等。

  设备、仪器、装置的例子:电脑、港口的起重机、货运飞机的维持和修理零件等等。

  制度的例子,包括: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维持高峰论坛秘书处的运作等等。我们不要以为说创办于2006年10月的北京香山论坛与“一带一路”无关。第十届的该论坛有三大特点,其中的第一点和“一带一路”有关。〔3〕2023年11月,福建省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也正式成立了。

  举措/措施/办法/手段的例子: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等等。[在第三章节的第六部分,举措(measures)被提到两次。我们看到了以下的务实(pragmatic〔4〕)举措的例子: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园区合作。]

  简言之,《白皮书》所讲的多少可以轻易地纳入到我的模式/理论架构:国际regime(s)+机制+举措/措施/办法/手段。易言之,下一个新版本的“一带一路”白皮书的书名要提到ir这个理论以及其目录要反映出在这一段文字所提到的模式/理论架构;如此,才能够表达得更加清晰、容易被外国人接纳。

  “一带一路”吻合或者比较贴近哪一个主流学派?

  笔者挑选了五个西方学术界的主流学派。首先要提的是(新)实力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学派的核心概念就是power(权势)。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一人、家庭、政党、社会、国家、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等等所各自追求的是如何壮大自己、变得更有权势(powerful)。可是,至今例如很多国家的言行仍然受制于像是1970年3月的核武器不扩散和裁军regime。〔5〕

  在此,读者要瞭解到说⑴有别于强调理论的国际政治和强调事情、繁琐杂务的国际事务,国际关系强调历史和外交之描述、解释和推论和⑵在国际关系之下的hegemon(霸权)是和在ir之下的hegemon(在ir之下的一个强势的领头者)有所不同。霸权会欺负不接受它指挥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的弱者和打击它的敌对势力。在一个特定的regime之下也许会冒出一个强势的领头者。这个领头者愿意出最多的钱、出最多的力等等来提出构想(formulate),以及维持和永续经营那一个特定、有利于大家(含敌对势力)的regime。

  问题是:心虚的那一些西方学者、专家还是会这么认为:大家都是人,一旦发展了经济,势必就要壮大军事。一旦掌握了强大的武力,就会称霸、骑在原本为大国的头上和欺负弱小。他们当中可能还有人会认为以下作为幌子(facade)的路线图就是中国人早晚要指挥与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含开发中国家)的阴谋或者阳谋: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同样的他们是否会觉得尚在规划中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含以色列)〔6〕也是否为阴谋或者阳谋?一些观察家已经指出,就是有一些国家图谋建立以自己国家为中心的经济走廊,与大陆分庭抗礼。〔7〕


  照道理说,ir会让以下的概念靠边站、不管用,哪怕只是半秒钟:

  1.《白皮书》的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提到意识形态二次;而第四部分强调说“各国(theBRInations)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第四部分也提到对话。

  2.在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我们看到了unilateralism(单边主义)和hegemonism(霸权主义)这两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概念。在第二章节的第四部分,我们看到了以下的片语: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霸权秩序,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

  3.第四章节的第四部分提到:在个别国家固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思维、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8〕”等论调、大搞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

  回到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何靠边站、不管用,哪怕只是半秒钟?Ir可以把这一些概念放置于一旁,让它们起不了作用,因为大家(含敌对势力)都要赶快先解决它们眼前所面对的那一个和regime有关的议题;否则,大家一起吃亏、遭殃。举例而言,第四章节的第四部分提到对话。Ir可以把对话搁放在一边,因为当要面对和regime有关的议题时,没有必要进行对话、沟通、谈判等等,由于大家是站在一边的。〔9〕

  当然,具有100%的正面含义、在ir之下的强势的领头者的大陆是不会在宏观层次(macro-level)搞上述的概念,但是不排除说一个不小心在微观层次(micro-level)的言行也就是在所推动少数个案犯了错误,而让心虚的那一些西方学者、专家逮到机会大肆夸大宣传他们的“正确”预言。

  当谈完(新)实力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学派之后就要探讨第二个主流学派。在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我们看到了保护主义这一个学术上的用语。

  (新)自由主义这个把市场和合约/合同放在第一位的学派也是排斥保护主义的。由于绝大多数的学者和专家并不拥有公司行号,欣赏这个学派的他们只能够在资本家和企业家的旁边敲锣打鼓也就是好比说在电视节目提醒、鼓吹和说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要减少关税以利扩大国际贸易亦即让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加便宜的产品。吾人也到处可见和(新)自由主义有关的ir,例如freetraderegime(自由贸易regime)、tradepolicyregime(贸易政策regime)、the barrier-reduction trade and commerce regime(减少壁垒的贸易和商业regime)或者在冷战时期见到的trading with enemies(和敌人进行贸易)这个行为。

  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多少是和资本主义挂钩的。故,大陆是不会100%地接纳这个学派的,尤其是当于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树立、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之后。中共的意识形态架构为共产主义vs资本主义,和当年毛泽东执政时的意识形态架构基本上是一样的,亦即把社会主义放在那两个主义之间。简言之,《白皮书》并不鼓吹(新)自由主义。

  不要以为(新)马克思主义和ir无关。马克思所讲的原始社会就可以说是一个类regime (a kind of regime)。如果有朝一日人类进入到他们所认知、类似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那又是另外一个比较更高境界的类regime。其实,有一个共同使用脚踏车的regime早已经实践过。几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研究生的时候,就得知在欧洲的一个地方浮现出来过这一个regime。不过,由于没有人修理骑坏掉了的脚踏车,这个regime还是失败了。〔10〕

  问题是:虽然在现今世界,(新)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个主流学派,但是我们要记得说一旦讲到ir,意识形态是要靠边站、不管用的。《白皮书》的第二章节的第四部分也提到“一带一路”是要超越国界阻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发展阶段区别、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地缘利益纷争等等的,是对现有国际机制(the existing mechanisms)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有两个:idea(想法)和ideal(理想)。一些想法像是在中东的加萨走廊要有和平或者和平regime会引起共鸣;之后就要依靠一些机制和举措/措施/办法/手段来加以贯彻到第四阶段的共善结局。可是,从以色列于1948年5月建国算起,吾人尚未看到理想上的和平(regime)。在2023年10月7日,我们看到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所开的第一枪。于10月20日的电视画面,我听到以国国防部长所讲的securityregime(安全regime)。〔11〕懂ir的人就知道说虽然以军要进入中东的加萨走廊并且扫荡哈马斯,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持和永远继续经营大家(含敌对势力)的安全和危险regime。〔12〕

  问题是:“一带一路”的想法是把兴建基础设施放在第一位。大陆的计划是一步一脚印、廉洁和反腐败地配合“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上所需要兴建、完成的基础设施。大陆对花了五年于2021年12月才开始正式营运的中老铁路(China-LaosRailway)亦即从大陆云南省猛腊县磨憨/昆明车站至老挝首都永珍/万象车站感到骄傲、满意,因为它把作为陆锁国(land-lockedcountry)的老挝改变为陆联国(land-linkedcountry)。(切记,大陆和老挝要把它们的regime 经验和其它共建国家和非共建国家分享才算是100%的无私、付出等等。)

  然而,regime可以被视为一个对一个特定国际群体/共同体所引起的共鸣的想法,像是加萨走廊要和平(regime)。可是,对以色列而言,能够引起的共鸣的另外一个非ir的想法就是摧毁哈马斯。读者可以体会到僵局。简言之,ir并不100%的雷同建构主义。

  第五个主流学派是国际和全球治理。前面已经说过,一旦我们应用这个学派,ir 的研究是逃不掉的,因为ir是自古以来到这半秒钟就是人类的最好的一个治理工具。换言之,即便是没有(中央或者其它层次的)政府,ir 还会是有的,只要在某一个area 有两个人以上。

  问题是:《白皮书》和ir不太一样。故,笔者认为在稍后要点出“一带一路”和ir一样及不太一样之处。

  当然还有东方的主流学派,例如我的一点理论,基于接受或者看到过它的人数众多。〔13〕

  2022年1月,我正式地把太极图当作一个汉字来应用。加以再度简化太极图的结果就是比太极图更高一个层次的一点理论。〔14〕

  之前,我把太极图这个模式拆散开来,让它成为四个小模式:⑴左上角的正方形;⑵右上角的阴和阳;⑶右下角的无极真元/数学上的infinity亦即(时间与空间和环境的)无限大、小;⑷左下角的螃蟹和青蛙行动模式/the crab and frogmotionmodel。蟹蛙行动模式的12345等同于安全地带的光谱,而ABCDE则为危险地带的光谱。

  一个一点理论/太极图的应用者的逻辑思维是横着走,犹如一只螃蟹例如从1走到4再走回到2或者1,甚至于进入危险地带。

  同一个辩证应用者也有可能在一个新的时间与空间和环境从12345ABCDE这个架构随时跳跃/leap/jump/hop到另外一个架构。每一个小模式和另外三个小模式乃为环环相扣的。

  由于篇幅关系,我只点到为止:我可以轻易地把所有主流学派有关ir 层面的点点滴滴套进到例如我的一点理论中的螃蟹和青蛙行动模式(在左下角)。如果挑选、采用左上角的四方形,那个四方形可以各别为一点(理论)、《白皮书》、ir、“一带一路”、孙中山等等。

  问题是:明明知道“一带一路”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15〕例如在第一章节的第三部分提到“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专家自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还是刻意地neglect 、omit、ignore(疏忽、忽视、疏于照顾)和排斥一点理论或者太极图。当我的专书2017年出版之后,一个美国白人中国通对我和其他人说:你的这一本专书Reinventingthe Methodology of Studying Contemporary China: Re-testing the One-dot Theory的价钱太贵了,很多人不会购买它。其实,她是在说not many people will buy the dialectical one-dot theory/TaiJiTu(很多人是不会买你的一点理论的账的)。可是,我在《白皮书》看到了以下与一点理论或者太极图相关的文字:在第四章节的第二部分,promoted leapfrog development(推动跨越式发展)和[t]he BRI turns dots into lines and lines into fields,gradually amplifying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development(……“一带一路”……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放大发展辐射效应)。读者也许还记得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左上角的正方形,亦即它等同于点、线和面的组合。〔16〕

  总而言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让排斥一点理论或者太极图的一些西方学者、专家来接纳辩证的“一带一路”,我无法强求他们。

  “一带一路”的IR和非IR层面

  通过思考、研究和撰写,我们可以这么说:“一带一路”并不100%的吻合由西方学术界所推出的几个主流学派;不过,两者之间的确有雷同之处。至于要多数的西方学者学会应用东方的一点理论/太极图,那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就这样子,吾人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类regime。

  1.点出《白皮书》和IR一样之处

  照道理说,每一个regime自有第二个人类以来是超越疆界的,更何况当时没有文字、法律等等。“一带一路”和西方人所理解的ir 有雷同之处。

  就《白皮书》,我们从头到尾没有看到ir这个概念、理论和工具。不过,笔者察觉到第二章节的第一部分的一些文字吻合ir的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原则,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此外,我们也看到了工具这一个概念: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建原则,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

  在第四章节的第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以下的文字:丝路一家亲行动民生合作项目(the Silk Road Community Building Initiative.),涵盖扶贫救灾、人道救援、环境保护、妇女交流合作等20多个领域(areas)。在第五章节,我们得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道路上,每一个共建国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第四章节的第二部分两次提到国际公共产品。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也提到国际规则。

  2.点出《白皮书》和IR不太一样之处

  很自然的是,“一带一路”和西方人所理解的ir有雷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白皮书》多少和西方所理解的ir做了区隔。在第一个章节,读者被提醒到:

  (1)“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源自(古代的)中国(但是属于世界);

  (2)中国共产党是胸怀天下(a global vision)的大党;

  (3)就经济全球化,《白皮书》的第四章节的第二部分使用了economic globalization这个强调经济偏向马克思层面的翻译。西方的社会科学界只讲globalization,internationlization,westernization,Americanization等等;

  (4)《白皮书》的前言提到international community这一个微观概念。第四章节的第三部分提到building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communities,而它的翻译为共建(双边或者多边)共同体。这个community概念有别于international society(国际社会)这一个宏观概念。换言之,community是society的一部分。又当我们使用community(特定的群体/共同体)这个字的时候,我们是在讲一个特定的对象,好比说外科医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共同体(当他们面对一个有关regime的特定议题时)、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共同体、住在某一个社区的特定的住户群体/共同体等等。然而,在前言我们却看到国际社会这个错误的翻译被刊登。

  (5)《白皮书》的第一章节的第三部分提到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第四章节的第三部分也提到全球治理。第二章节的前言部分文字只提到治理这两个字。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提到clean governance。可是,最好的片语应该是国际和全球治理。这是因为如果不提国际这个概念的话,中国就不能够探讨如何治理(外)太空[(outer)space]的事务。须知,在第四章节的第三部分,outer space被提到。

  一些观察

  首先,《白皮书》没有提到ir。部分的其它白皮书则有。〔17〕此话的意思是,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下一次推出新的版本时最好要从ir切入,以便拉近它和一些不友善、判断错误和昧着良心的西方学者、专家之间的关系。

  其次,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不少的西方人自从16世纪以来具有优越感。笔者认为很多的西方人应该多花一点时间来瞭解中国哲学、历史、文化等等。第二章节的第一部分提到“中国坚持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通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同意说自古以来中国对外国人总的来说是友善的。

  再者,打个比喻,如果ir等于四方形,而《白皮书》等于圆形,又如果把后者放进前者,两者之间会有重迭和非重迭之处。我认为和其它的几个西方的学派比较起来,ir 和《白皮书》雷同的百分比会比其它的学派来得高很多。

  再来,将近20年前,我在台湾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介绍了ir。听众当中有一个外籍学生对我说他无法接受ir,因为每个人是自私的。言下之意,每个regime很容易失败、必须要回到原点,也就是由于人数太多大家将在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原地踏步。可是,这一个学生并没有完全懂ir,因为有一些ir是被客观环境给逼迫出来的。易言之,私心绝对靠边站。〔18〕

  还有,“一带一路”是否会成功?在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我们看到以下的文字:共同推进全方位(all-round)。第三章节的标题是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笔者认为全方位这三个字应该被删除,要不然的话就加一个引号,因为做不到:所有的地球人有可能住在月亮和火星吗?就是连地球,很多的地方也不可能被开发。又大陆拥有5G这个技术,而美国早就有6G和7G的技术,只不过后者尚未能够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由于专利、利润等等的议题一时无法解决。

  第六,第二章节的第一部分看到国家和区域这个片语。第二章节的第一部分也使用了共建国家和地区这七个字。第三章节的第一部分提到“一带一路”的双边、区域、多边层次/层面(有一处被翻译为levels)。台湾地区是否要加入这个倡议呢?其实,如果ir严格的、100%被贯彻到底,得出的结果就是对大家有利,切记,含局外人譬如台湾地区。

  早在2011年和2012年,我就建议把公司行号转化为只生产和国际regimes有关产品+服务的跨国性实体。2015年1月21日,笔者在《台北论坛》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应该把台湾地区转化成一个以生产和国际regimes 有关产品加服务的跨国性公司。十多年过去了,没有看到一个执政党(含大陆的)把我的建议当做一回事。〔19〕

  第七,和第六点有密切关系的是不曾经加入“一带一路”的台湾地区或者退出的例如意大利,他们在ir和非ir之下各自会如何得到好处?让我先提一下在第二章节的第四部分五次所提到的共赢(establishing the win-win cooperation和based on win-win outcomes)这个概念。《白皮书》也讲到“摒弃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南非共和国大使说他的国家和大陆合作一大批项目的结果带来了双赢。〔20〕如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等参与了这个共赢过程,它们就应该把赚到的钱的10%存入一个“一带一路”的基金会。之后,这一笔钱可以用来帮助台湾地区、意大利等等。如此一来,就吻合ir 的无私、利他等等的精神了。

  最后,2023年10月,在台湾地区的一个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指出过去日本的雁行理论实践方式是带着技术、资金,前往例如亚洲四小龙,和当地的公司、资金合作,协助当地产业升级并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增加了投资的机会。其结果是“日本往前飞,后面带着一群雁一起飞。然而,中国大陆的情况却是飞了半天,结果回头一看,发现只有自己在飞”。须要知道的是,在ir之下的强势的领头者并不等于是那一只飞雁。切记,这个在ir 之下的强势的领头者是可以运用它的(军事)力量、规范和职权来打压贪污和腐败。那一只飞雁有做到吗?无论如何,我由衷期盼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的资金足够、不会为了账面上的好看就盲目地融资和贷款给一些基础设施。〔21〕

  余论

  理论和实践必须搭配。如果后者的成果不怎样,“一带一路”将被历史学家批判。但是,如果成果辉煌,大陆就要不客气地点出那一些曾经不看好这个倡议的中、外学专家。不过,“一带一路”的大陆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员可以带领他们(加上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评论者)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把阻力转化/化解为助力。

  注释:

  〔1〕俞剑鸿,“两岸中国的学者和专家是否瞭解International Regimes(IR)而且能够接受“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这一个最新的翻译?/Do Bicoastal
China Scholars and Experts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Regimes and Accept its Latest Translation as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MainlandChina Studies Newsletter (台湾大学政治系),第148期(112/2023年12月),第4-13页。

  〔2〕参阅社评:一带一路 中国国际治理能力大幅提高。文章中也提到国家治理能力和“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全球治理的伟大构想”。http://hk.crntt.com/doc/1067/8/3/1/106783145.html,accessed on October 24,2023.

  〔3〕http://hk.crntt.com/doc/1067/9/6/4/106796422.html,accessed on October 26,2023.“越南国防部国防战略研究所前国际关系学系主任武文抗(VuVanKhanh)大校指出:“北京香山论坛是中国宣示立场、改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强大‘崛起’仍存疑虑的意识形态偏见的一个平台。”参阅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1025863437.html,accessedonOctober 26,2023.

  〔4〕这个英文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

  〔5〕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nd disarmament regime.See https://www.sipri.org/research/armament-and-disarmament/nuclear-disarmament-arms-control-and-non-proliferation/nuclear-non-proliferation-disarmamenit-regime,accessed on October 21,2023.1970年3月,作为机制一部分的核子武器禁止扩散条约开始生效;截至2015年2月,一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条约。切记,没有签署的国家和地区也应该能够从核子武器不扩散和裁军regime得到好处,譬如只要作为ir之下的强势的领头者(hegemon)的美国还是这个regime的成员。此话的意思是当看到一下子加入而一下子退出这个regime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时,其它regime的成员和非regime成员就不用担心、害怕,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说美国是不会先使用核子武器来先攻击北韩的。只要100%地贯彻这个regime,其结果是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含非regime 的成员)会遭受到核子武器的攻击和伤害。这就是吊诡(paradox)之处。

  〔6〕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IMEEC).

  〔7〕http://hk.crntt.com/doc/1067/9/6/0/106796011.html,accessed on October 29,2023.

  〔8〕superiorit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9〕就拿于2023年10月在巴勒斯坦的加萨走廊拯救灾民来说,大家所面对的有关ir的议题就是拯救不论来自何方、国籍的伤患者的生命,也就是说大家哪怕是一秒钟都无暇去管理和regime 无直接关系的议题像是谁藏起来了医院的医疗器材和抗生素。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每一个regime是脆弱的,时常要回到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当出现这一种问题时,在第一阶段,一个sanctions(惩罚)regime就会浮出台面。紧接着在第二阶段,一个小组来惩罚那一些欠缺道德的人就要成立。在第三阶段,一个必须要有的措施/办法/手段就是至少要有一组人马坚守着那一批医疗器材和抗生素。

  〔10〕2017年冬天,我在上海市待了两个月。我目睹了一个帮助或者方便最后一公里路的地下铁路/公共汽车乘客regime的兴起。换言之,当每一个乘客出站或者到站时可以选择支付一点点费用、骑着一辆和ir有关的脚踏车到达最后的目的地。只不过,总的来说,虽然有人会固定地修理每一辆车但是这个regime只算是及格,因为很多的脚踏车使用者不遵守基本规范、规则等等。久而久之整个regime是否就破坏了呢?2023年11月,上海市还有这一种regime。

  〔11〕Israel's "Security Regime"Plan For Gaza,German Warning On Civilian Suffering,2 Hostages Released.Se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XTSLFpyQ,at the 5:28-minute mark accessed on October 20,2023.

  〔12〕2023年10月20日,以色列的国防部长介绍了他的国家所要面对加萨走廊的security regime(sr)计划。在sr之下,结局是对大家(含敌对势力)都好。我看了英文的报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XTSLFpyQ的第5:28分钟处。台湾地区的一家公家单位把regime翻译为“新政权”:“第3阶段将是在加萨走廊内创设一个安全的新政权,让以色列卸下对加萨居民生活的责任。另还要为以色列公民和加萨周边居民建立新的安全环境。”99%的中国人/华人对international regimes (ir)(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一知半解。那个单位把securityregime翻译为“安全的新政权”乃错误地引导了读者对ir的瞭解。谈到国内事务,regime也就是政权这个翻译带有负面的含义,而贯彻ir(含securityregime)的结果是100%的对各方人马(含敌对势力)有利,只不过每一个regime(国际的)是脆弱的,时常要回到原点。10月22日,笔者看到了一个以国的发言人在10月20日之前所使用的文字,包括international community(国际群体/共同体)这个片语。他把Hamas视为[abrutal]regim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NtVc427D0 的第1~2分钟。

  〔13〕2023年4月,首次得知印度的人口首次超过中国。也参阅我的《人类所理解的世界仅仅是一点/The World as Understood by Human Beings is Just One Dot》,https://data.newstaiwan.tw/newspage.php?nnid=352467。

  〔14〕参阅我的Reinventing the Methodology of Studying Contemporary China; Re-testing the One-dot Theory (Singapore: SpringerNature,2017)。

  〔15〕https://baike.baidu.hk/item/%E4%B8%80%E5%B8%B6%E4%B8%80%E8%B7%AF/13132427#2,accessed on October 23,2023.

  〔16〕很多的西方人很不喜欢辩证法。他们所欣赏的是演绎法,而如果想通了这个方法也是大有问题的。举例而言,西方人喜欢撰写的一个句子是:aroseis a rose is a rose(一朵玫瑰/蔷薇就是一朵玫瑰/蔷薇就是一朵玫瑰/蔷薇),因为我们可以倒回去、合乎逻辑和科学地讲。可是,这个句子无法写得很长,除非在最后的那一个字加上:onethe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来说以及另一方面来讲)。如此一来,不就是辩证了!!!此外,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就是典型的套套逻辑(tautology)。很多的西方人很不喜欢套套逻辑,因为例如我可以把所有的(是的,所有的)资料套进我的一点理论。如此一来,他们是否也想到说我的一点理论是禁得起考验的,也就是可以描述、解释和推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只要人或者机器人和外星人还在)。

  〔17〕新华社至少有一位翻译专家100%地懂ir。

  〔18〕吾人也知道一些成功的例子:⑴如果Adam是第一个人类的话,凭我们的想象力,当Eve出现时,一个互相帮助为了求生存的regime 就早晚会浮出台面:前者打猎,而后者摘水果和取水。⑵2023年9月,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大约93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人口数量从大约10万下降到大约1000,失去了大约98.7%的群体成员。此后成年个体数维持在1300人左右的“瓶颈期”持续了大约11.7万年,导致人类祖先几乎灭绝(on the verge of annihilation)。我想要说的是,1000~1300这个数字不是很大,当时那一些活着的人凭着他们的直觉(应该学)会(了)互助。⑶联合国预测说到了22世纪,地球的人口将减少到60~70亿。⑷人类快要再度登上月球(和火星)了,人数不多的他们(含太空人)泰半要生活在一系列的ir之下。See also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culture/a44373832/when-will-human-population-start-shrinking/,accessedon October 31,2023.

  〔19〕也谈评鉴:教育部是否理解国际regimes,机制和措施?http://140.119.184.164/view_pdf/247.pdf,accessed on October 21,2023.

  〔20〕https://www.yidaiyilu.gov.cn/p/321358.html,accessedon October 24,2023.

  〔21〕世界银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债务研究、分析,在43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当中,就有12个面临债务恶化的问题。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月号,总第313期,P32-42)   中评社╱题:应从国际共善视角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俞剑鸿(台湾),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台湾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教授暨兼任所长/金门大学特别聘任教授暨兼任所长

  【摘要】东、西方的学术界有几个值得介绍的主流学派。先提西方的主流学派:(新)实力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国际和全球治理。就东方的,吾人可以应用一点理论(one-dot theory)/太极图。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新的开始)并不100%的吻合/对接/等同于上述的每一个学派。如果要研究成果贴近事实,应该从作为一个概念、理论和作为治理的工具的international regimes (ir)(国际共善的第一个阶段)和非ir(non-ir)层面去理解“一带一路”。如此,多数的西方以及被他们所影响的开发中国家的学者、专家才会早日接受和支持“一带一路”。

  前言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10月10日,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10年多来,一些西方的学者、专家还是(强烈)质疑、妖魔化“一带一路”,如称其为“新殖民主义”、“债务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等。他们的观点多少影响了一些开发中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

  笔者认为要说服一些不友善、判断错误和昧着良心的西方学者、专家,吾人必须要先介绍几个西方和东方的主流学派。如此,他们才会觉悟说“一带一路”乃是吻合/对接/等同于或者比较贴近某一个或者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学派或者理论并且才会使得他们放心地说大陆是没有阴谋和阳谋的。

  何谓International Regimes?

  由于99%的中国人/华人对international regimes (ir)是陌生的或者一知半解,让我先介绍一下ir。

  国际是一个字,regime(s)是另外一个字。international和regimes也可以整合为一个字、一个片语。一旦把一个字的位阶提升为概念,在学术界,这个概念就可以进一步地被称之为理论。每一个理论代表部分事实。有理论必须要有模式/理论架构来加以支撑,而反映部分事实的模式/理论架构并不需要理论,主要的差别就在此。

  Ir的中文翻译和译音超过50种,尚未有一个标准的翻译。有一点是肯定的,亦即国际建制和国际制度这两个翻译最起码错误地引导了初学者对ir的瞭解。

  自从2023年4月,我把ir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就像有一个视讯主持人把希伯来语yozma翻译为英文的initiative,而中文对她而言则是新的开始。易言之,中文的新的开始要比initiative的中文同义字倡议容易瞭解、体会。我也把具有四个阶段的国际共善翻译为international common good,以提醒读者说当贯彻每一个regime到底亦即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之际,其结果就是对大家(切记,含敌对势力)有利。不过,由于每一个regime在每一个area是脆弱的,被执行到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的regime也有可能会被客观环境所逼迫而回到原点,亦即第一阶段。

  顺便一提的是,就area,中文翻译有不少:(特定的)地方、区域、范围、(电磁)空间、范畴和领域[加上1970年初才有和电脑有关的异度(cyber)]。

  我认为要从具有接地气的ir〔1〕[国际共善的第一阶段(the first st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on good]这一个层面(dimension)和非ir(non-ir)的层面来瞭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备受关注的主流学派,否则其研究成果将不会比较贴近事实。

  1980年代末以来,国际和全球治理(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governance)渐渐地成为一个主流学派,当世界银行的总裁带头在他们的文件中开始使用治理(governance)这个概念之际。只要有两个国家在互动,就是国际,而全球是在指我们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地区、政治实体(entity)等等。

  [表格内容的资料来源:Peter Kien-hong YU,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and Regimes (London: Routledge,2012).]

  一些学者、专家错误地以为说就国际和全球的运用在同一个著作中互相更换的使用是可以的。〔2〕为何是错误的?在第三章节的第六部分,《白皮书》提到中阿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固然不错,这是两个合作伙伴/伙伴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但是全球并不等于(外)太空。故,要搞清楚脉络才挑选使用国际这个形容词或者全球这个形容词。如果在地球的俄国太空专家和在国际太空站的美国人有所互动就还是国际。又如果人类可以长久地居住在月亮或者火星而这一些人开始和地球人有所互动,吾人就要开始使用星际(intercelestial)治理这一个片语了。

  Ir就是国际和全球治理学派的最好使用的工具,因为不用担心或者要面对好比说权力斗争这个现象。其它带有负面层面的工具包括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内只有那五个安全理事会的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只要其中的一个动用了否决权,即便是跨越投票国三分之二多数门槛的联合国大会决议还是无效)、国际法(像是若干条文只对一些国家有利)、国际机构(好比说一些债务累累的国家无法自世界银行借到很多钱)等等。

  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ir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理论。当然,其它学派也具有ir层面和非ir层面。如果从这两个层面去看某一个议题、现象和发展的话,笔者认为所研究的结果会比较接近事实。

  作为国际共善的第一个阶段,在某一个area的每一个随时来去或者很容易回到原点的regime只是藏在吾人的内心(heart)以及浮现、记挂着或者闪过我们的脑海(mind),绝对与理想(ideal)、哲学无关。人类是依靠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二阶段的机制[mechanism(s)]和等同于国际共善的第三阶段的举措/措施/办法/手段[measure(s)]来加以维持、永远继续经营每一个regime的。简言之,我们要就作为独立变数的国际regime(s)、机制和措施一起来看,以得到一个完整应对作为第四阶段的共善这个结果或者理论架构(framework)的全貌:

  国际regime(s)+
  机制+
  举措/措施/办法/手段

  须要辨别和确认的mechanism(s)可被细分为:⑴设备、仪器、装置和⑵制度和机构[institution(s)],而制度又可细分为操作或者实践(practices)和组织[organization (s)、body和bodies]。

  《白皮书》的第三章节的第一~六部分提到以下的机制:多层次政策沟通交流(合作)机制、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单一窗口(asingle-window)”合作机制、融资机制和多边金融合作机制。

  就制度,诚如第二章节的第二部分所言,有必要以零容忍态度成立一个打击贪污和腐败的单位。就机构,例子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公益基金等等。

  设备、仪器、装置的例子:电脑、港口的起重机、货运飞机的维持和修理零件等等。

  制度的例子,包括: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维持高峰论坛秘书处的运作等等。我们不要以为说创办于2006年10月的北京香山论坛与“一带一路”无关。第十届的该论坛有三大特点,其中的第一点和“一带一路”有关。〔3〕2023年11月,福建省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也正式成立了。

  举措/措施/办法/手段的例子: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等等。[在第三章节的第六部分,举措(measures)被提到两次。我们看到了以下的务实(pragmatic〔4〕)举措的例子: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园区合作。]

  简言之,《白皮书》所讲的多少可以轻易地纳入到我的模式/理论架构:国际regime(s)+机制+举措/措施/办法/手段。易言之,下一个新版本的“一带一路”白皮书的书名要提到ir这个理论以及其目录要反映出在这一段文字所提到的模式/理论架构;如此,才能够表达得更加清晰、容易被外国人接纳。

  “一带一路”吻合或者比较贴近哪一个主流学派?

  笔者挑选了五个西方学术界的主流学派。首先要提的是(新)实力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学派的核心概念就是power(权势)。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一人、家庭、政党、社会、国家、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等等所各自追求的是如何壮大自己、变得更有权势(powerful)。可是,至今例如很多国家的言行仍然受制于像是1970年3月的核武器不扩散和裁军regime。〔5〕

  在此,读者要瞭解到说⑴有别于强调理论的国际政治和强调事情、繁琐杂务的国际事务,国际关系强调历史和外交之描述、解释和推论和⑵在国际关系之下的hegemon(霸权)是和在ir之下的hegemon(在ir之下的一个强势的领头者)有所不同。霸权会欺负不接受它指挥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的弱者和打击它的敌对势力。在一个特定的regime之下也许会冒出一个强势的领头者。这个领头者愿意出最多的钱、出最多的力等等来提出构想(formulate),以及维持和永续经营那一个特定、有利于大家(含敌对势力)的regime。

  问题是:心虚的那一些西方学者、专家还是会这么认为:大家都是人,一旦发展了经济,势必就要壮大军事。一旦掌握了强大的武力,就会称霸、骑在原本为大国的头上和欺负弱小。他们当中可能还有人会认为以下作为幌子(facade)的路线图就是中国人早晚要指挥与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含开发中国家)的阴谋或者阳谋: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同样的他们是否会觉得尚在规划中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含以色列)〔6〕也是否为阴谋或者阳谋?一些观察家已经指出,就是有一些国家图谋建立以自己国家为中心的经济走廊,与大陆分庭抗礼。〔7〕

网站制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