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办高峰论坛揭幕“人才高地”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记者卢哲)由民建联主办的“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深化国际交往合作高峰论坛”暨“民建联人才高地”揭幕仪式3日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源出席并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联会务顾问李慧琼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高峰论坛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为国家和香港发展汇聚全球英才。李慧琼说,香港凭其独特国际化优势,是国家打造人才高地与深化国际合作的战略支点,需强化“超级连络人”与“超级增值人”角色,双向促进人才与资源流动。她表示,期望论坛汇聚共识,共绘人才高地蓝图。
李家超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又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特区政府一直抓紧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推进香港人才高地的建设。今日早上,特区政府举办了“共建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交流会”,汇聚内地多个省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人才工作机构,及内地和香港多所大学的代表,一同探讨如何为建设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民建联今日举办的活动邀请了香港和海外商界、教育界、科技界代表研究香港汇聚人才和国际交往合作的议题,正好与政府举办的交流会互相呼应。他强调,肯定民建联推动培训和为香港扩大人才库的工作。特区政府将继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优秀、多元的人才库,为国家人才力量、为香港人才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刘光源指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强调要在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特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开局良好、势头正盛、未来可期。希望民建联及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大外宣力度,让人才对香港“心驰神往”;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让人才到香港“无忧扎根”;进一步厚植发展沃土,让人才在香港“大有可为”。
现场还举行了民建联“人才高地”揭幕仪式。民建联表示,“人才高地”办公室致力于成为能结合不同界别的合作平台——既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各项人才政策,又能充分发挥民间灵活优势。未来“人才高地”将以引才、留下、协作为核心目标,积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人才枢纽。
民建联人才高地发言人颜汶羽在发言中,分享了最新人才2.0政策倡议初步想法,包括强化香港的国际城市形象、深化国际化生活环境、建设国家实验室、大湾区“拼船出海”吸引人才、重点企业引进策略等,以提升香港对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民建联表示,期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政府及社会各界参考并推出一系列更完善的措施,鼓励人才来港、留港。
当天的高峰论坛聚焦两大专题讨论。两场讨论分别从政策创新与国际协作视角,提出了强化香港人才枢纽地位的具体方案。
首场以“善用‘一国两制’优势促进香港汇聚国际人才”为题。由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勇主持。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指出,香港的最大优势在于“一国两制”。他从五个角度阐释香港优势:包括法律体系优势、金融体系优势、市场机制与国际高度接轨、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政策灵活(积极调整策略以紧贴人才需求,目标是将优秀人才引入香港)等。
香港科技园首席人才总监王秀丽则聚焦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她强调基础科研是根基,关键在于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产品。她认为,目前科技企业的独特营商环境和政策,为人才在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这正是香港吸引力的体现。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主席黄英豪提到,近年来赴港的国际学者的层次不断提升。他认为,香港在国际协作方面进展迅速,并得益于建立的“留学品牌”,这为持续吸引顶尖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场探讨聚焦“如何巩固香港国际交往合作地位”议题,由民建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周浩鼎主持。
香港总商会主席陈瑞娟表示,香港目前寻求与国际合作出现很大改变,就是风险管理策略下转向地理分散多元,并大大强化了财富管理产业及创科发展的优势。汇丰中国副行长陈庆耀表示,为了找寻发展机会及规避风险,内地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发展机会,这正正是香港须珍视的机遇。香港英商会董事会秘书麦冠明表示,香港是个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好地方。他个人很珍视香港的生活方式和港人的坚毅努力。香港欧洲商务协会副主席Stratos Pourzitaki表示,香港是个具吸引力的城市,美食多,城市亦十分安全。他认为,要吸引欧洲学生来港,香港必须寻求解决包括生活成本高以及居住等相对其他竞争城市处于劣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