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论坛:陈须隆论中美元首会晤意义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郭至君 助理记者赵海欣)12月1日下午,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二届“双C论坛——中美关系走向何方?”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在中美元首旧金山成功会晤的背景下,就当前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美国对华认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须隆发言时强调,中美元首会晤对于稳定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也为未来新时期的中美关系起到了导航定向的作用。
陈须隆指出,中美元首会晤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来看是一桩举足轻重的大事件,而且美方的安排也表明了这一点,其特别之处在于:结合举办APEC会议,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一份举行元首会晤的单独邀请。美方特别表示,这是一场中美“峰会”,不同于APEC期间的双边会见安排。但是从外交的角度来讲,它既不是国事访问,也不是正式访问,它就是一场特别安排的、有着明确目的的非常重要的峰会,体现了元首外交的重要性。从地点的选择、午宴、庄园散步,会晤持续4个小时等细节来看,美方确实很重视也很用心,谈的又是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
陈须隆说,如果结合历史来看,就会更加体会到这次元首会晤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美苏冷战时期,每次元首会晤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都不那么容易。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处境比较困难,发生了美元危机,陷入了越战泥潭,导致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美苏首脑会晤增多,取得了很多成果,签订了100多个条约协定,制定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包括双方在限制战略性、竞争性武器谈判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结合国际关系史来讲,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对手的情况之下,每次会晤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很不容易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国都有大国的尊严和威望,两国元首会晤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足够的保障,是实现不了的。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情况之下,双方做了很多努力,“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的道路是曲折的、充满挑战的,好在双方都想把双边关系稳定下来,而且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借着参加APEC峰会的机会应邀赴约,再次在历史关头要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是很不容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是共同确立正确认知。“我们希望能够做伙伴,能够和平共处、相互尊重。这一点很重要,如何来认知对方?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如果我们还沿着过去的思路,痴迷于新旧大国走向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逻辑,恐怕就会导致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美国到底怎么看待中国?美国宣称中美之间不打冷战,但是美国又要大搞对华竞争。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美国也不是当年的美国,在相互依赖下的竞争问题怎么解答?正确的认知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正确的认知才会改变叙事,在这一方面,学界可以发挥进一步的作用,中美双方的学界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在促进正确认知上多做贡献。”陈须隆说。
二是共同管控分歧。陈须隆表示,美方的护栏说就表示不希望把竞争变成冲突。习近平主席说得也很清楚,瞭解彼此之间的原则底线,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多沟通、多对话、多商量,冷静处理分歧和意外。基辛格曾强调中美之间需要冷静外交,这是他的一个政治遗产,我们双方要仔细体会和把握。
三是共同推进互利合作。陈须隆表示,中国的思路很清楚,从提出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一个底层逻辑就是要扩大利益汇合点,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中国愿意推进和扩大合作,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等,这一块还是大有可为的。
四是要共同承担大国责任。陈须隆说,这是习近平主席一向重视的,强调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担当,而且中国是持开放心态的。尤其是提到了中国的倡议是开放的,包括“一带一路”和三大全球性倡议,就看对方如何应对。地球村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大国在这方面特别有责任,要对整个世界秩序负责,不然其他国家都会跟着倒霉。
五是共同促进人文交流。陈须隆指,需要鼓励和支持中美两国人民多来往,多沟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特别重视民心相通的工作,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不能断掉,峰会之后,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把它们一一落实。过去我们说美国对华竞争是全政府甚至是全社会的,但我们需要想办法不让美国把全社会对华竞争甚至反华意识形态搞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工作的空间。
陈须隆还表示,中美元首这次会晤对缓和整个世界局势,推进全球治理是意义重大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缓和的情况之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巴以冲突的决议,已经在召开的COP28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很可能会取得积极的成果。同时,这次峰会对于美国盟友的影响非常大,当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抢先与中国建交,这次中美元首会晤非常成功,所以中日韩外长三边会晤合作就很顺畅,氛围也非常好。法国外长来访,中法之间也达成了很多好的成果,包括碳中和、人文交流等问题,对撬动美国盟友继续发展对华关系是意义重大而且不能低估的。
最后,陈须隆也谈到九点认识:一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每一次元首会晤或峰会,将其运筹好,争取最好、最大、最多的成果。
二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元首会晤和峰会,要用好、用足其带来的积极因素、契机和动向,用于改变双边关系、稳住世界局势、缓和国际形势、推进全球治理。
三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老大、老二的关系不能失控,世界局势不能失控,需要接触交流、管控分歧、加强军控、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四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绝不能低估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缓和与合作在国际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五是面对重大变革期的当今世界和竞争加剧的大国关系,中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要“稳”字当头,国内发展要稳中求进,要稳住大国关系,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要稳住周边,巩固好与全球南方的团结合作。
七是关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敏感性、重要性无需多提。这次有一个很好的提法,就是明确要求美国要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的朋友都应该坚持要求美西方国家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而且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对台问题还是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不断显示中国的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和足够善意,绝不允许美国在台湾复制乌克兰危机模式,而且要让台湾人民深刻认识到乌克兰悲剧的严重性。
八是要从历史中接受教训。从冷战期间美苏对抗中我们意识到,即使在美苏缓和的时候,美国对苏联国家也没有罢手,可能是紧张的军事安全对抗没有了,换成了人权外交,搞和平演变,所以中国也不能过于乐观,尤其是美国对华竞争已经结构化、机制化、人力资源配备到位,话语体系已经形成,而且自认为可能有成效,这是要提防的。
九是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大国之间的斗争一定是跌宕起伏的,这种底气来自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团结奋进。要抓住一切机遇赶快发展自己,在新形势下,要尽快制定建设智能强国的大战略,中国人有体制优势,有智力优势,有文明优势,能够处理好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要赶紧提出一个大战略。这将有利于促进中美之间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并进而处理好中美关系。
“双C论坛”得名于中评智库(China Review Think Tank)和中国论坛(China Forum)的首字母组合,是中评智库基金会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的最新合作项目,旨在围绕国际关系热点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展开讨论、贡献智慧,该论坛将不定期举行。本次论坛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在中评网和中评月刊上呈现。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郭至君 助理记者赵海欣)12月1日下午,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二届“双C论坛——中美关系走向何方?”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在中美元首旧金山成功会晤的背景下,就当前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美国对华认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须隆发言时强调,中美元首会晤对于稳定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也为未来新时期的中美关系起到了导航定向的作用。
陈须隆指出,中美元首会晤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来看是一桩举足轻重的大事件,而且美方的安排也表明了这一点,其特别之处在于:结合举办APEC会议,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一份举行元首会晤的单独邀请。美方特别表示,这是一场中美“峰会”,不同于APEC期间的双边会见安排。但是从外交的角度来讲,它既不是国事访问,也不是正式访问,它就是一场特别安排的、有着明确目的的非常重要的峰会,体现了元首外交的重要性。从地点的选择、午宴、庄园散步,会晤持续4个小时等细节来看,美方确实很重视也很用心,谈的又是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
陈须隆说,如果结合历史来看,就会更加体会到这次元首会晤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美苏冷战时期,每次元首会晤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都不那么容易。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处境比较困难,发生了美元危机,陷入了越战泥潭,导致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美苏首脑会晤增多,取得了很多成果,签订了100多个条约协定,制定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包括双方在限制战略性、竞争性武器谈判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结合国际关系史来讲,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对手的情况之下,每次会晤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很不容易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国都有大国的尊严和威望,两国元首会晤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足够的保障,是实现不了的。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情况之下,双方做了很多努力,“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的道路是曲折的、充满挑战的,好在双方都想把双边关系稳定下来,而且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借着参加APEC峰会的机会应邀赴约,再次在历史关头要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是很不容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