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贤答中评:民进党“去中国化”后患无穷

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国民党原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李子宁)近日,台湾教师区桂芝痛批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教纲,引发了岛内的激烈争论。就此话题,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国民党原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黄清贤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进党当局不断地在文化及教育上进行“去中国化”,给台湾年轻一代灌输错误的思想,只会让两岸情势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如果民进党真的想要维护两岸的和平稳定,就必须正视尊重民意,而不是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

  黄清贤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人走向正确的道路,但近几年台湾的教育改革却是反其道而行,以意识形态推动教育改革,不断地进行“去中国化”,给学生灌输错误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台湾学生无法用客观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历史联系、地缘联系及民族亲缘联系。加上民进党不断地“倚外谋独”,让两岸情势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自然会引起民众对相关做法的质疑和反对。

  黄清贤表示,如果民进党当局真的想要维持两岸的和平稳定,那么它必须要正视民意,重新审视相关政策,而不是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谈及民进党当局“文化台独”的意图时,黄清贤指出,民进党当局希望实现所谓“法理台独”的路根本走不通,因为就连美国也一再重申不支持“台独”,所以民进党为了巩固它的基本票源,就转而采用所谓“文化台独”这一条路。但实际上“文化台独”的危害一点都不逊于“法理台独”,因为“法理台独” 是一个明显的立即的危险,而“文化台独”则会逐渐造成两岸不可预知的非和平的情况。

  黄清贤说,民进党认为支持其的“基本盘”是希望民进党能够在台湾的“主体性”上有更大的表现,可这样的逻辑其实是错的。所谓的台湾的“主体性”应该是说台湾同胞希望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希望通过隐性或者柔性“台独”与大陆产生割裂,所以在这个部分如果没有办法厘清的话,其实对于两岸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黄清贤指出,当前正在推进的两岸融合发展,其实是一个夯实两岸不被“文化台独”侵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通、惠、情”三个面向。首先从“通”来看,“通”的意思就是能够打破不必要的障碍,让彼此能够有更多的交往,更多的瞭解。其次是“惠”,现在大陆提出的包括《意见》在内的各种惠台举措,都是希望让更多的台湾同胞瞭解、理解两岸融合发展对自身是有利的。还有就是“情”,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当前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人帮中国人,两岸同胞应该一起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   黄清贤续指,如果福建示范区的相关工作能够做的更加扎实,将其效应向全国进行推广,相信民进党当局推动的“文化台独”对两岸融合发展所造成的损害就能够减到最小,也更有利于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实现和平发展,最终达到“心灵契合”。

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国民党原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李子宁)近日,台湾教师区桂芝痛批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教纲,引发了岛内的激烈争论。就此话题,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国民党原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黄清贤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进党当局不断地在文化及教育上进行“去中国化”,给台湾年轻一代灌输错误的思想,只会让两岸情势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如果民进党真的想要维护两岸的和平稳定,就必须正视尊重民意,而不是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

  黄清贤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人走向正确的道路,但近几年台湾的教育改革却是反其道而行,以意识形态推动教育改革,不断地进行“去中国化”,给学生灌输错误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台湾学生无法用客观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历史联系、地缘联系及民族亲缘联系。加上民进党不断地“倚外谋独”,让两岸情势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自然会引起民众对相关做法的质疑和反对。

  黄清贤表示,如果民进党当局真的想要维持两岸的和平稳定,那么它必须要正视民意,重新审视相关政策,而不是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