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 中评同仁在香港等来了国产大飞机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记者林艳)国家自主研制的C919及ARJ21飞机昨日抵达香港国际机场,这是国产大飞机首次访问香港,也是C919飞机首次出访内地以外的城市。国产大飞机此行将在港停留至17日,其中最令香港市民期待的是12月16日的飞行演示。若当日天气情况许可,C919飞机将由香港国际机场起飞,飞越维多利亚港上空,环绕香港岛翱翔2圈。届时,香港市民可一睹国产大飞机的风采。C919的访港也激起了中评同仁曾在上海实验室里参观C919客机样机的重要记忆,当时充满了期待C919飞机飞起来的心愿,今天梦想成真!七年后,中评同仁终于在香港等来了国产大飞机。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其航程最大可达5555公里。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2年9月29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2016年12月7日,由十一人组成的中评社上海走亲团一行有幸走访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深入瞭解了国产大飞机如何力争一飞中天的故事。同时,还到实验室登上了C919客机,提前感受国产大飞机的未来魅力。当然,令中评同仁最激动的是能登上飞机试坐驾驶舱。犹记得当时在驾驶舱里,各种先进且精密的仪器和数字,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几十年来,中国因种种原因错失研制自己的大飞机的机遇,一直处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中国在航空制造等高技术方面面临着诸多尴尬。
让自己制造的大飞机飞上中国的蓝天,成为几代中国人无数人的梦想。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曾发表讲话表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飞机研制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提升,将使中国整个客机制造业向更高领域迈进。”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同年5月11日在上海隆重成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公司揭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也成为了中国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开始了C919研制项目工程。当时在参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其工作人员向中评同仁具体介绍了有关情况。中评社记者瞭解到,C919中的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据工作人员介绍,C919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有20多万人参与到这项工程。自2008年开始研制以来,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
中评社上海走亲团一行在参观中国商飞大飞机实验室时看到,一幅巨大的五星红旗高挂中间,旁边配有“长期攻关”、“长期吃苦”的大海报。令中评社记者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实验室里一张张充满青春自信的面庞在发光,一代青年正在为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埋头奋战。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商飞公司,有着“师带徒、一帮一”的良好氛围。团队成员也非常年轻,都是一群“70后”、“80后”,他们用毕生所学,为实现祖国的大飞机蓝天梦而不懈努力着。
工作人员告诉中评同仁,中国商飞公司全力打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大型客机,立志让中国的大型客机早日飞上蓝天。公司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实现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国际一流航空企业。
2016年的中评社上海走亲采访团由十一人组成,包括团长台湾中评通讯社社长俞雨霖、顾问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成员还包括台湾中评通讯社总编辑林淑玲,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社长周建闽、台湾中评通讯社主任记者黄筱筠、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新闻中心主任林艳、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