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名家姚璇秋辞世 享年88岁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7月2日7时05分在广州驾鹤西去,享年88岁。姚璇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曾两次进入中南海怀仁堂表演,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到香港演出还掀起了“潮剧热”。姚璇秋一生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妇女形象,为潮剧的发展、弘扬与传承付出了毕生努力,其去世前几天还曾赴海南为汕头成功申办2024国际潮团年会站台助力。

  在潮剧界,姚璇秋是名副其实的潮剧符号、当代潮剧表演界的扛鼎人物。姚璇秋唱功深厚、风格鲜明,继承了潮剧青衣旦行的传统表演艺术程式,又广泛学习融化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对潮剧演唱艺术有深刻的影响。她主演的《扫窗会》《苏六娘》《荔镜记》《续荔镜记》《江姐》《春草闯堂》等剧目都成为潮剧经典。

  唱功深厚 风格鲜明

  1957年,姚璇秋随广东省潮剧团来到首都北京。这是潮剧第一次站上首都的舞台,由于表演出色,观众赞誉如潮,潮剧被推荐到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均出席观看。

  1959年姚璇秋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作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这是继1957年之后潮剧第二次上京,再一次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1960年,姚璇秋随广东潮剧团首次到香港演出,主演剧目有《陈三五娘》《辞郎洲》《扫窗会》等,其精彩的表演艺术,在香港掀起一股“潮剧热”。

  1959年、1961年,潮剧《苏六娘》《荔镜记》(即《陈三五娘》)被拍摄成影片。在影片里,姚璇秋成功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

  这两部艺术电影成了姚璇秋的经典之作。姚璇秋生前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说,电影播出后,潮剧的受众更多了。“潮剧标志性的大锣鼓一敲,独有的音乐奏响,几条巷子都能听到,观众们就纷纷前来买票观看。”姚璇秋说,潮剧最火的时候,自己和剧团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演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在广东潮州考察时曾专门点赞潮剧,称“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姚璇秋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总书记这么关心地方戏剧,关心有500多年历史的潮剧,这是我们潮汕文化的光荣,是对潮剧界的鼓舞!”她并叮嘱潮剧界的同仁们“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潮剧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继续做好潮剧的传承工作。”

  晚年仍为潮剧奔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经常出席一些戏剧界的活动,对于潮剧艺术的推广和传承一直不遗余力。姚璇秋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覆提到:“我这一生都属于潮剧。像我这样的年龄,很多人都是在家安度晚年,我却依然为了潮剧事业南北奔波。但是我愿意。只要潮剧有需要,我随时都会站出来。”

  事实上,去世前姚璇秋还在为潮剧的发展奔走。2021年10月,姚璇秋来到中国戏曲学院,亲自为就读潮剧专业的本科生授课;2022年3月31日至4月30日,汕头大学联合广东潮剧院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姚璇秋担任班主任,当时除线下25名学员外,还有来自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22名学员在线上旁听;2022年6月9日,姚璇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广东省剧协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为广东全省戏剧发展建言献策;2022年6月26日,姚璇秋还赴海南为汕头成功申办2024国际潮团年会站台助力。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7月2日7时05分在广州驾鹤西去,享年88岁。姚璇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曾两次进入中南海怀仁堂表演,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到香港演出还掀起了“潮剧热”。姚璇秋一生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妇女形象,为潮剧的发展、弘扬与传承付出了毕生努力,其去世前几天还曾赴海南为汕头成功申办2024国际潮团年会站台助力。

  在潮剧界,姚璇秋是名副其实的潮剧符号、当代潮剧表演界的扛鼎人物。姚璇秋唱功深厚、风格鲜明,继承了潮剧青衣旦行的传统表演艺术程式,又广泛学习融化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对潮剧演唱艺术有深刻的影响。她主演的《扫窗会》《苏六娘》《荔镜记》《续荔镜记》《江姐》《春草闯堂》等剧目都成为潮剧经典。

  唱功深厚 风格鲜明

  1957年,姚璇秋随广东省潮剧团来到首都北京。这是潮剧第一次站上首都的舞台,由于表演出色,观众赞誉如潮,潮剧被推荐到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均出席观看。

  1959年姚璇秋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作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这是继1957年之后潮剧第二次上京,再一次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1960年,姚璇秋随广东潮剧团首次到香港演出,主演剧目有《陈三五娘》《辞郎洲》《扫窗会》等,其精彩的表演艺术,在香港掀起一股“潮剧热”。

  1959年、1961年,潮剧《苏六娘》《荔镜记》(即《陈三五娘》)被拍摄成影片。在影片里,姚璇秋成功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

  这两部艺术电影成了姚璇秋的经典之作。姚璇秋生前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说,电影播出后,潮剧的受众更多了。“潮剧标志性的大锣鼓一敲,独有的音乐奏响,几条巷子都能听到,观众们就纷纷前来买票观看。”姚璇秋说,潮剧最火的时候,自己和剧团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演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