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策略性采购”分流公营医疗压力
有别于单纯的采购服务,策略性采购涉及整个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将资源导向更具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香港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正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显示策略性采购和一般采购的差异。
整合至一个专责部门
要实施策略性采购,政府先要指定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现时医疗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即使缩窄讨论范围至公私营协作计划,亦分由不同的部门推行和实施,包括卫生署负责大肠癌筛查计划、医院管理局负责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等等。单单在基层医疗的层面,现时公私营协作计划已分散在不同部门之中,而部门的目标各有不同,导致公私营协作计划难以在宏观层面作出协调以达成改革医疗系统的目标,甚至容易落得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同一护理层级之上,实施策略性采购需要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由政府清楚界定其权限及角色,有助加强采购者的管治能力,作出系统性的决策。参考内地的经验,政府指定国家医疗保障局集中进行采购工作,便于配合国家政策制订采购策略,既能提升医疗质素,又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指定采购者时,应尽量划分采购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这样不但有助采购者客观审视人口需要,亦以明确的分工去提升采购的效率,实为一石二鸟。
实施策略性采购幷非只关注如何设计和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而是要跳出现时的协作框架,以宏观视野审视医疗资源分配的优次,当中需要考虑整体医疗发展的方向、医疗服务供应的缓急轻重、公私营界别之间的协调机制等等,而公私营协作计划仅仅是整个资源配置过程的一环。
持续进行宏观评估
采购服务幷非一劳永逸,人口需求及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都会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实施策略性采购应强调在采购后主动且持续的系统性评估,例如审视服务能否达成原先设定的指标、是否合乎成本效益、能否配合医疗系统内的其他服务及计划等等,及后再从宏观角度研究计划是否能够回应人口需求、医疗系统资源配置的优次是否有所改变。虽然政府表示医院管理局有就每一项公私营协作计划的成效进行持续评估,但对外公开的资料却相当有限。若政府可以提升评估的透明度,定期发表绩效报告,相信可以大大提升市民及服务提供者对计划的信心,加快推动公私营协作的发展。
有别于一般采购私营服务,策略性采购意味着政府需要采取更宏观的角度去处理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以采购服务为工具,解决分配资源的问题,背后的考虑极为广泛,包括整体服务的规划、医疗系统目标的制订等等。但愿政府可以尽快落实策略性采购,以崭新的角度及思维推动改革,引领香港医疗系统至全新的高度。
作者分别为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发展研究主管、助理研究员
有别于单纯的采购服务,策略性采购涉及整个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将资源导向更具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香港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正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显示策略性采购和一般采购的差异。
整合至一个专责部门
要实施策略性采购,政府先要指定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现时医疗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即使缩窄讨论范围至公私营协作计划,亦分由不同的部门推行和实施,包括卫生署负责大肠癌筛查计划、医院管理局负责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等等。单单在基层医疗的层面,现时公私营协作计划已分散在不同部门之中,而部门的目标各有不同,导致公私营协作计划难以在宏观层面作出协调以达成改革医疗系统的目标,甚至容易落得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同一护理层级之上,实施策略性采购需要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由政府清楚界定其权限及角色,有助加强采购者的管治能力,作出系统性的决策。参考内地的经验,政府指定国家医疗保障局集中进行采购工作,便于配合国家政策制订采购策略,既能提升医疗质素,又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指定采购者时,应尽量划分采购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这样不但有助采购者客观审视人口需要,亦以明确的分工去提升采购的效率,实为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