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策略性采购”分流公营医疗压力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据大公网报道,香港公营医疗系统负荷过重是不争的事实,漫长的轮候仿佛成为了公营医疗服务的标志。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上任初期就已经提出“截上游、放下流、中间分流”以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当中“中间分流”的构思包括通过公私营协作计划,采购私营服务以缓解公营系统压力。然而,如果单纯把采购服务视为短期、便捷的权宜之计很可能变成“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发挥采购的作用,政府需要以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资源分配,逐步达至“策略性采购”。

  有别于单纯的采购服务,策略性采购涉及整个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将资源导向更具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香港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正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显示策略性采购和一般采购的差异。

  整合至一个专责部门

  要实施策略性采购,政府先要指定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现时医疗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即使缩窄讨论范围至公私营协作计划,亦分由不同的部门推行和实施,包括卫生署负责大肠癌筛查计划、医院管理局负责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等等。单单在基层医疗的层面,现时公私营协作计划已分散在不同部门之中,而部门的目标各有不同,导致公私营协作计划难以在宏观层面作出协调以达成改革医疗系统的目标,甚至容易落得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同一护理层级之上,实施策略性采购需要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由政府清楚界定其权限及角色,有助加强采购者的管治能力,作出系统性的决策。参考内地的经验,政府指定国家医疗保障局集中进行采购工作,便于配合国家政策制订采购策略,既能提升医疗质素,又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指定采购者时,应尽量划分采购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这样不但有助采购者客观审视人口需要,亦以明确的分工去提升采购的效率,实为一石二鸟。   公私营协作计划在疫情期间亦大派用场,令公营机构能迅速分流病人至私人市场,例如私家医院、诊所等。以往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时,由识别合适的病人、邀请私营服务提供者参与、制定计划协议及细节,到真正推出计划往往花上不少筹备时间。疫情期间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的效率固然值得一赞,但同时政府亦应该反思,除了亡羊补牢外,是否可以更具前瞻性地审视人口需要,幷识别医疗系统中的缺口?

  实施策略性采购幷非只关注如何设计和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而是要跳出现时的协作框架,以宏观视野审视医疗资源分配的优次,当中需要考虑整体医疗发展的方向、医疗服务供应的缓急轻重、公私营界别之间的协调机制等等,而公私营协作计划仅仅是整个资源配置过程的一环。

  持续进行宏观评估

  采购服务幷非一劳永逸,人口需求及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都会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实施策略性采购应强调在采购后主动且持续的系统性评估,例如审视服务能否达成原先设定的指标、是否合乎成本效益、能否配合医疗系统内的其他服务及计划等等,及后再从宏观角度研究计划是否能够回应人口需求、医疗系统资源配置的优次是否有所改变。虽然政府表示医院管理局有就每一项公私营协作计划的成效进行持续评估,但对外公开的资料却相当有限。若政府可以提升评估的透明度,定期发表绩效报告,相信可以大大提升市民及服务提供者对计划的信心,加快推动公私营协作的发展。

  有别于一般采购私营服务,策略性采购意味着政府需要采取更宏观的角度去处理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以采购服务为工具,解决分配资源的问题,背后的考虑极为广泛,包括整体服务的规划、医疗系统目标的制订等等。但愿政府可以尽快落实策略性采购,以崭新的角度及思维推动改革,引领香港医疗系统至全新的高度。

  作者分别为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发展研究主管、助理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据大公网报道,香港公营医疗系统负荷过重是不争的事实,漫长的轮候仿佛成为了公营医疗服务的标志。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上任初期就已经提出“截上游、放下流、中间分流”以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当中“中间分流”的构思包括通过公私营协作计划,采购私营服务以缓解公营系统压力。然而,如果单纯把采购服务视为短期、便捷的权宜之计很可能变成“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发挥采购的作用,政府需要以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资源分配,逐步达至“策略性采购”。

  有别于单纯的采购服务,策略性采购涉及整个医疗系统的资源配置,将资源导向更具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香港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正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显示策略性采购和一般采购的差异。

  整合至一个专责部门

  要实施策略性采购,政府先要指定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现时医疗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即使缩窄讨论范围至公私营协作计划,亦分由不同的部门推行和实施,包括卫生署负责大肠癌筛查计划、医院管理局负责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等等。单单在基层医疗的层面,现时公私营协作计划已分散在不同部门之中,而部门的目标各有不同,导致公私营协作计划难以在宏观层面作出协调以达成改革医疗系统的目标,甚至容易落得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同一护理层级之上,实施策略性采购需要一个专责的采购者,由政府清楚界定其权限及角色,有助加强采购者的管治能力,作出系统性的决策。参考内地的经验,政府指定国家医疗保障局集中进行采购工作,便于配合国家政策制订采购策略,既能提升医疗质素,又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指定采购者时,应尽量划分采购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这样不但有助采购者客观审视人口需要,亦以明确的分工去提升采购的效率,实为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