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太阳花学运重伤台湾服务业

台湾今天年轻人的困境,和两岸缺乏服贸关系重大,却很少有年轻人理解。

  中评社香港12月9日电/台湾大学“国发所”退休教授、华梵大学特聘教授杜震华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发表专文《“太阳花学运”对台湾服务业伤害初探》,作者认为:若要打破台湾服务业停滞不前的僵局,没有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行不通的。美国本身有一个巨大市场,欧洲国家也有个巨大的欧盟经济共同体,台湾本身狭小的服务市场无法提供服务业成长的足够动力,发展停滞不前是必然的结果。任何争取服务台湾人民的政治人物,都必须有所认知,并寻求突破的途径,包括在争取CPTPP时主动表达愿意在该组织的框架下和大陆谘商完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意愿,才有让服务业转危为安的机会。文章内容如下:

    一、前言

  从2013年6月到2014年春,台湾陷入了和对岸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贸协议”)后,是否该通过“立法院”审议的争议,终于在2014年3月,发生了一场媲美外国“颜色革命”的“太阳花”学生运动。①以大学生为主的抗议人潮在2014年3月18日冲进了“立法院”,占领议场多日,甚至进一步在3月23日晚间捣入“行政院”进行破坏,隔日被警卫驱逐后再聚集于“立法院”,3月30日声援民众更集结数十万人于“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进行“反服贸”示威。

  但“立法院长”王金平却拒绝台北市警局驱逐侵入学生,僵持多日后,王在4月6日和学生达成协商,将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简称“监督条例”)立法后,逐条审议、逐条表决未来的任何两岸协议,学生才撤出“立法院”,结束这场示威运动。由于许多学生以俗称“太阳花”的向日葵作为这场运动的标志,故这场运动经常被称为“太阳花学生运动”,简称“太阳花学运”。   “太阳花学运”在台湾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政经后果,包括:一、因反对服贸协议的民进党后续在2016年执政,“监督条例”被刻意推迟立法,两岸“服贸协议”自然停摆被冻结迄今,“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和其他相关协议也无法谘商,造成等同“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只有一个“框架协议”(ECFA),无法完成完整的协议。二、民进党在此事“获胜”之后,顺势拿下2016年“总统”大选;加上2020年初国民党实质分裂,民进党又炒作香港“反送中”事件带来的“亡国感”,得以成功连任而获得八年执政机会,进一步执行其“渐进“台独”计划,破坏了马政府之下两岸关系获得重大改善的成果,并在配合美日欧仇视中国大陆的国际大势下,一步步让两岸走入兵凶战危的境地。三、台湾服务业因缺乏两岸“服贸协议”,无法以大陆为发展腹地来扩大市场,在市场狭小下无力以创新性投资来提高生产力并藉以提升薪资,服务业后续发展停滞,也让年轻人低薪问题难以解决。当年,大量年轻人轻信民进党谎言,热情参加了太阳花学运,其实是在埋葬自己的前途。本文用台湾政府的官方资料,初步印证了上述“服务业发展被太阳花学运牺牲”的假说。

    二、太阳花学运的前因

  东协10国和中国大陆在2002年11月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并在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生效开始相互免关税,2010年初步完成了绝大多数货品的关税。马英九2008年上任“总统”之后,台湾石化、纺织、机械业各大公会联合刊登媒体广告,要求马政府迅速和中国大陆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否则台湾产业将难以和对岸及东协国家竞争。

  马政府相当重视此项业界要求,在两岸关系解冻之下,立刻研议和对岸谘商自由贸易,但遭到主张“独立”、不愿和大陆进一步经济整合的民进党强烈反对,引发专家学者在媒体间的辩论。但马政府还是排除万难,从2010年初开始,由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对岸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代表双方进行谘商。该年4月25日,马“总统”甚至亲上火线,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进行电视辩论。事后,台湾舆论认为马“总统”占了上风,加上国民党在“立法院”也占多数,因此6月29日“架构协议”(只有16个条文,附带一份将提早执行贸易自由化的“早期收获清单”)在重庆签署,8月17日在台湾的“立法院”顺利通过,9月12日正式生效实施。

  然而,“架构协议”只是完整的两岸自由贸易协议中的“前菜”,两道主菜其实是“货品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可能是希望更多业者可以普遍获利,马政府决定先行谘商“服务贸易协议”,故2011年春天两岸展开了“服贸协议”谘商,并在两年后的2013年6月21日完成签署。在155个世贸组织(WTO)认定的服务业次行业中,台方将对陆方开放64个服务市场,陆方将对台方开放80个市场(其中不少是局部性开放)。由于台方开放的市场中,存在不少以微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引发业者忧虑是否在开放后仍有足够的竞争力;民进党更藉机炒作,宣称陆企将大举来台并引进大量低廉陆劳,抢夺台湾工作―“威胁4百万人工作”,造成大量原已为工作市场不佳的年轻人恐惧,积极参与在“立法院”前的抗议活动。   即使是马政府应“立法院”要求,召开了大量产业座谈会和业界交流沟通,但”太阳花学运”并未止歇,反而在民进党煽风点火下越烧越旺;②在马政府不断澄清“服贸没有开放陆劳移入”下,许多人还是误信民进党说法,认为国民党将引进大量陆劳和企业干部、抢夺台湾民众工作机会,进行“出卖”台湾的“统一”大业,是和共产党相互唱和、不折不扣的“卖台”集团;但表面上却说是反对“服贸黑箱”,认为国民党政府在谘商时独裁、不顾民意,甚至喊出“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但又喊出强化占领“立法院”正当性的动人口号。

  2013年3月24日,也就是学生被驱离“行政院”的当天,台湾媒体TVBS曾做出民调,居然有63%受访者赞成对陆方退回“服贸”,58%支持学生占领“行政院”的抗议行动、56%不支持警方的驱离行动、51%支持学生继续占领“立法院”、83%赞成“总统”和学生沟通;显然民进党在这场运动中的欺骗性宣传已经大获全胜。

  然而,深究这场运动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纳如下:一、台湾当时经济成长变缓,大学生难以觅得理想工作,对社会产生不满。二、年轻人投入职场后,发现薪资偏低、成长缓慢,媒体又炒作韩国大学生起薪显着超过台湾,令年轻人更加不满。三、虽然一般物价稳定,但房价节节攀升,年轻人望屋兴叹,抱怨“世代不公”。四、军公教人员虽然待遇不高,但享有完整退休保障,甚至有退休后二度就业者,被媒体炒作为“退休肥猫”或“双薪肥猫”,引发年轻人强烈“相对被剥夺感”之怨怼。再加上,五、马政府在两岸谘商过程中,过度谨守保密默契,未能仿效先进国家做法、适时提供相关资讯让民众有所瞭解,让民进党有机可乘、炒作“黑箱、独裁”。六、台湾服务业者超过百万家,政府平日多重视高科技制造业、对其辅导有限,相互开放服务市场受惠者多为有能力进军境外的大型服务业者,大量微小型服务业者心怀疑虑,但马政府却未能提出有效辅导方案,导致业者易被民进党误导。七、民进党视此为政治斗争和大选夺权的最佳契机,全力暗中支持太阳花学运。③

    三、太阳花学运后果

  诚如前言所述,太阳花学运之后,台湾服务业失去开拓大陆市场,以更大规模来支持创新投资,以带动生产力成长、支付更高薪资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台湾服务业的成长。其实,台湾服务业也有一些不错的创新,但都因为规模有限,难以进行巨额投资进军境外或国际市场;即使是全球著名的台湾奶茶,也产生不了一家企业可以像美国的麦当劳或肯德基,藉标准化和高阶设备来进军国际。

  受服贸协议未能生效的影响,台湾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制造业,因为制造业产品可以在交付关税之后,顺利进入全球各国市场,但服务业有“市场准入”的问题,许多具专业性的服务市场一般不对境外开放,没有透过“服贸”去谘商“市场准入”,根本无法进入大陆市场,如医疗、金融、电商、法律、会计、专业服务、教育等高值的服务业。

  影响各种服务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境外的市场开放,也有境内的需求变动,但越需要境外市场腹地才能发展的,当然影响就会越大。总的来说,整体服务业必然受到冲击,不像制造业不需市场准入即可在缴纳关税后出口而获得市场。

表1:“太阳花学运”前后九年台湾服务行业就业和薪资变化

    四、数据检证无服贸后果

  (表1:“太阳花学运”前后九年台湾服务行业就业和薪资变化)

  表1列示了12种服务业“中分类”及服务业全体,在太阳花学运前一年(2013)和去年(2022)的9年来,受雇的就业人数和平均月总收入的水准和变化。④可以看到9年来台湾受雇劳工增加了1百万人(其中部分是境外来的移工),其中有75万人是增加在服务业,只有24万人是增加在制造业。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教育服务业(+102.89%)、医疗保健(42.21%)、住宿餐饮(34.98%)、资讯及通讯传播(28.77%)、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26.66%)、支援服务(24.11%)、其他服务(22.7%),它们的成长率都显着超过全体受雇劳工数的成长率(14.47%),也超过服务业受雇劳工的成长率(19.15%)。然而,批发零售业(7.21%)、仓储运输(7.90%)、金融保险(8.83%)、艺术娱乐及休闲(10.44%)和不动产(15.02%),多数都落后于全体受雇劳工数成长率(14.47%),全部都落后于服务业受雇劳工数成长率(19.15%),有相当大的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服贸协议、无法扩张市场,所以难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当然,批发零售业另有个重要影响因子,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取代了实体商店,使得店员需求减少,所以难以完全怪罪于缺乏“服贸协议”。

  然而,若认定市场是竞争的,那平均月总收入就可以用来衡量行业的平均生产力,可以清楚地看出,以薪资衡量的整体服务业生产力9年来增加有限,只有21.12%,远低于制造业的37.92%,也将全体受雇劳工的薪资成长拉低到33.51%。非常清楚的是,在太阳花学运前的2013年,制造业的平均月总收入(43,829元)“低于”服务业整体(46,921元)达3,092元;但到了2022年,制造业的平均月入却以60,451元大幅“反超”服务业的56,832元达3,219元,一来一往显示服务业薪资成长已相对落后于制造业6,311元,两者差异之状况十分惊人。   而若观察服务业的次行业,就会发现平均月总收入成长率显着低于全体产业平均(33.51%)的行业,包括几乎所有的服务业次行业,只有不动产(41.94%)和教育服务(40.23%)是例外。其原因很简单,是由于台湾近年房地产价格飙涨,带动了不动产行业的兴旺和薪资成长幅度加大,而教育服务业的薪资,也因台湾近年推动教育改革(教改),以及幼教兴盛和政府大力办理学前教育、教师需求大增,促成月入有较大幅度的成长所致。其他服务行业的月收入成长都低于全体受雇劳工,特别是艺术娱乐及休闲(10.57%)、其他服务(12.76%)、医疗保健(11.07%)、支援服务(13.82%);而住宿餐饮(18.34%)、资通讯传播(20.74%)、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22.02%)、批发零售(23.10%)、运输仓储(24.94%),也都大幅落后于全体受雇劳工(33.51%)。表面上光鲜亮丽的金融服务业(28.92%),虽未落后于全体劳工太多,但还是落后了一段(33.51%vs 28.92%)。

  在这9年间,台湾消费物价成长率为9.86%,这显示艺术娱乐及休闲、其他服务、医疗保健和支援服务等4个次行业的平均受雇劳工月入,可说是实质上完全停滞、毫无成长;而住宿餐饮、资通讯传播、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5种次行业的实质平均年成长都在2%以下,其月入可说接近于“无感”,它们总受雇人数达到303.4万人,加上上述4种收入几乎实质停滞的次行业受雇人数(104.4万人),全部达到407.8万人,高达全体服务业受雇劳工数474.9万人的85.87%―86%的服务业受雇劳工不是感到薪资成长无感,就是毫无成长。只有3个次行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教育服务)、合计约14%的服务业受雇劳工对这9年来的薪资成长“有感”,这就是没有服贸后,台湾服务业9年来平均月入成长乏力的悲惨状况。

  当然,薪资不成长不能完全怪罪没有“服贸”,例如医疗保健业的薪资低成长(11.07%),可能与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的“总额管制”有相当大关系。但当年“服贸”中,开放台湾医院可在各省会和“直辖市”全资投资医疗院所,以及福建、广东的养老机构,若生效的话,应该可以看到许多台湾医院到大量省市设立医院和两省的养老机构,大量派驻台湾医疗保健人员前往服务,既提高这些派驻人员的待遇,也让其他台湾陆续升迁人员的待遇提高,自然可以提高整体医疗保健受雇劳工的平均月入,让月薪成长完全停滞转变为提高和有感。而“服贸”中让台湾“电子商务”准入到福建省投资,并最高可持有55%股权,即可让许多台资透过电商销售旅游产品的“支援服务业”和销售一般产品的“批发零售业”都可到福建省设立据点、和陆企合资经营并掌握主导权,将台湾产品行销大陆各地,不会因台湾网络受大陆屏障而无法经营网络交易,大大提高营业额和生产力并提高获利,薪资自然提高。而陆方开放台湾旅行社去大陆投资经营,也提供旅行社行业相当大诱因,以台湾旅行社的细腻和创新技巧,原可在大陆闯出一片天,但9年来“支援服务业”(旅行社属于这个服务业次行业)平均月入只提高13.82%。   运输仓储业陆方开放台企可以全资投资于港埠建设、经营和仓储物流,若和台湾本地的三大国际港联合灵活营运,原有机会让台湾没落中的国际港口结合陆港,将高雄等三大国际港打造成东亚的转运中心,并提高9年来只有24.94%(扣除物价上涨只有15%、平均一年只有1.7%)的薪资成长率。但没有了服贸,这些都无法成真,其他诸多服务行业的状况也是如此。最可惜的是金融保险业,虽然9年来薪资成长了28.92%,但实质成长了近20%,平均每年也只稍高于2%;若服贸当年能生效,台湾的银行可到大陆各地广泛设立“村镇银行”,在大陆放款的利差远高于台湾下,获利将十分显着,对提高台湾银行劳工生产力的效果将会十分惊人;派驻大陆各地大量干部将可大量扩张台湾银行业的受雇劳工数,并赚取派驻外地较高的月薪,空出的台湾职位也可以让低阶行员升迁递补,金融保险业的平均月入当然显着提高。没有服贸之下,上述的预期效果都化为乌有。

    五、结论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因为多种原因,特别是反中谋独的民进党恶意操作下,被”太阳花学运”给挡下冻结迄今,造成台湾服务业缺乏大陆的广大市场,无法透过扩大营业额来从事研发创新和升级投资,生产力难以提升;受雇劳工薪资,从高于制造业沦为显着低于制造业,进入服务业的年轻人多数看不到未来,但也无力挣脱,也成为台湾年轻人抱怨难以成家生子,造成少子化的重大因素。

  但台湾今天年轻人的困境,和两岸缺乏服贸关系重大,却很少有年轻人理解。本文以列表深入分析,发现支援服务、医疗保健、艺术娱乐及休闲、其他服务等四个服务行业,是受害最深的行业,9年来扣除消费物价上涨后的实质薪资几乎纹风不动,严重冲击了104.4万受雇劳工(占22%服务业受雇劳工)的生活;而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住宿餐饮、资讯及通讯传播、专业科学及技术等五个服务行业,共303.4万受雇劳工(占64%服务业受雇劳工)的薪资也成长停滞,微弱的成长令人“无感”,同样受到“服贸”冻结的显着影响。只有金融及保险、不动产和教育服务,因台湾本地特殊的需求变动而得以突破困境,薪资仍能有显着成长。但金融保险没有大陆市场的影响最大,让台湾金融保险业的经济生产(GDP)占比多年维持在只6%左右,2022年也只有6.4%,远逊于美国的20%(2021年),难以成为提升整体服务业平均薪资的重要动能。

  若要打破台湾服务业停滞不前的僵局,没有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行不通的。美国本身有一个巨大市场,欧洲国家也有个巨大的欧盟经济共同体,台湾本身狭小的服务市场无法提供服务业成长的足够动力,发展停滞不前是必然的结果。任何争取服务台湾人民的政治人物,都必须有所认知,并寻求突破的途径,包括在争取CPTPP时主动表达愿意在该组织的框架下和大陆谘商完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意愿,才有让服务业转危为安的机会。    注释:

  ①不少人怀疑美国中情局(CIA)可能暗中协助当时的反对党“民进党”,如同外国的颜色革命。

  ②民进党更做成了反服贸梗图和“懒人包”,用不实资讯在社群媒体大量传播,影响了大量没有思考和查证能力的年轻人相信这些谎言。

  ③有一种说法,“立法院”被学生冲入,是因民进党“立委”私下协助开门的。

  ④平均月总收入包括了一般薪资和加班费等收入。

  ⑤此为台湾受雇劳工,若包含外籍劳工则为57,728元。

  ⑥本类别名称已改为“出版、影音制作、传播及资通讯服务业”。

  ⑦本类别已细分为三类,另有电脑程式设计及谘询服务业(79,879元)、资讯服务业(98,440元)。

  ⑧不包含小学以上各级学校。

  ⑨本类已细分为三类,另有美发及美容美体服务业(31,165元)、其他个人服务业(40,928元)。

台湾今天年轻人的困境,和两岸缺乏服贸关系重大,却很少有年轻人理解。

  中评社香港12月9日电/台湾大学“国发所”退休教授、华梵大学特聘教授杜震华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发表专文《“太阳花学运”对台湾服务业伤害初探》,作者认为:若要打破台湾服务业停滞不前的僵局,没有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行不通的。美国本身有一个巨大市场,欧洲国家也有个巨大的欧盟经济共同体,台湾本身狭小的服务市场无法提供服务业成长的足够动力,发展停滞不前是必然的结果。任何争取服务台湾人民的政治人物,都必须有所认知,并寻求突破的途径,包括在争取CPTPP时主动表达愿意在该组织的框架下和大陆谘商完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意愿,才有让服务业转危为安的机会。文章内容如下:

    一、前言

  从2013年6月到2014年春,台湾陷入了和对岸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贸协议”)后,是否该通过“立法院”审议的争议,终于在2014年3月,发生了一场媲美外国“颜色革命”的“太阳花”学生运动。①以大学生为主的抗议人潮在2014年3月18日冲进了“立法院”,占领议场多日,甚至进一步在3月23日晚间捣入“行政院”进行破坏,隔日被警卫驱逐后再聚集于“立法院”,3月30日声援民众更集结数十万人于“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进行“反服贸”示威。

  但“立法院长”王金平却拒绝台北市警局驱逐侵入学生,僵持多日后,王在4月6日和学生达成协商,将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简称“监督条例”)立法后,逐条审议、逐条表决未来的任何两岸协议,学生才撤出“立法院”,结束这场示威运动。由于许多学生以俗称“太阳花”的向日葵作为这场运动的标志,故这场运动经常被称为“太阳花学生运动”,简称“太阳花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