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人口数量减疫情是主因

  中评社香港8月13日电/香港商报今天发表评论文章说,统计处昨公布香港最新人口数字为739.47万,按年减少8.71万,跌幅为1.16%。数十年来,香港人口持续增加,但这次不单是有纪录以来首现三连跌,跌幅且是第二高。碰巧近期社会热议“移民潮”,有人想当然指大批人迁出;惟人口减少究竟反映什么问题呢?细察发现,原来主因是新冠疫情所致。

  文章说,如统计处言,香港人口流动性一直很高,疫下香港及其他地区皆实施严厉关口管制和检疫措施,都令移入香港的人数处于低水平。今次处方公布数字,除出生、死亡,以及单程证来港人数外,并无详列各细项有多少人移入或移出,包括没有提供移民离港数据。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有人移民离港是寻常事,移民也必然占据人口减少的一个部分;然而,流动居民而非常住居民的人口,才是近年跌幅最大一块。查过去十年来,本港流动居民人数都稳定维持在20万以上,到2019年底忽然急跌逾30%至15万;而2020年疫情爆发后,更罕有地跌穿10万关口,最新仅剩6.42万人。不难看到,疫情下流动人口锐减,才是推低香港人口的最主要原因;也不难预期,当恢复正常通关,以致流动人口重返昔日水平,香港人口数字或反弹逾十万之谱,一下子收复此前“失地”。

  当然,最新常住居民人数亦见下跌,按年减少6.11万人,背后亦值得详析。常住居民的定义有二,一是在港逗留至少3个月的永久性居民,二是统计时点身在香港的非永久性居民,这包括了单程证的新来港人士、来港工作的外佣、外派人员,以及留学生等。同样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单程证来港人数只有1.39万,远远较2018年和2019年平均约4万人少。至于非永久性居民数字,统计处虽无提供,但众所周知,疫情下不少都难以来港、又或乾脆离港。以外佣为例,此前社会便曾激辩,应否容许从疫情较严重的地方来港,以纾缓严重短缺之窘。至于香港长期未能与内地及其他地方正常通关,也令许多离乡背井多时的滞港者要回家与亲友团聚,不少人或一去不返。此外,疫情令世人生育决定变得审慎,如美国去年出生率便跌4%,香港自不例外。过去一年港仅3.85万人出生,较疫前年约5万人大减。再加上,尚有不少早前离港的港人,现时仍因疫情关系而回程受阻或选择续留外地。凡此种种,迭加起来,都好大程度解释了香港常住居民特别是非永久性居民的数量何以减少。

 文章说,人口减少,无疑值得关注,但真正反映的问题是,疫情如何大大影响到香港正常的人员流动,经济社会运作亦因此大受冲击。政府早前放宽外佣在港打针后可以再度回港,但如何确认其他地方的疫苗接种纪录则待探讨;其他已打针者来港的检疫安排亦获放宽,惟隔离时间只能缩短不能撤销,这意味来港就业求学的人口流动仍未复常。总之,一日疫情未完,香港人口都难回复到疫前水平。还是那句话,唯有继续推高疫苗接种率,早日实现群体免疫,到时才有条件恢复正常通关,香港人口水平乃至经济社会活动才有条件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