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现在正是强化“蓝白合”的最佳时机
台湾地区“中选会”昨日宣布,截至傍晚五时为止,收到的“罢免案”送件数为三十五案,其中三十二案为“立委罢免案”,一案为“市县长罢免案”,二案为“市县议员罢免案”。包含二月三日收到二十案的“罢免案”送件,其中十九案为国民党“立委罢免案”,一案为县市首长罢免案;昨日也收到蓝营青年“罢吴四骑士”罢免民进党“立委”的提案。
此显示,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的“全面罢免”呼吁,获得了民进党侧翼的响应。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柯建铭是看到了偏绿民团已经早在去年就酝酿罢免国民党“立委”的动向后,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态势,发出“全面罢免”的呼吁,等于是摘了民团的“桃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偏绿民团最初只是计划发动对国民党几席选民基础较弱,“仇恨值”较高的国民党“立委”的“罢免”,而在柯建铭发出“全面罢免”的呼吁后,才扩大“罢免”对象,几乎是针对国民党全部四十一席“区域立委”的。实际上,根据相关报导,仍然有民团在对余下的国民党“立委”进行“罢免”第一阶段连署中。因而是柯建铭与偏绿民团相助相承,互有盘算。
其实,就连柯建铭与偏绿民团都知道,“罢免”与选举不是同一回事,“罢免”的选民动员率及投票率都较低,而且第二阶段的连署必须在六十天内完成,否则第一阶段的连署就作废,“罢免案”不能成立,实际上过去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因而真正能够达成“罢免”的,可能只有三几席,亦即是民团最初计划的“罢免”针对对象。柯建铭打出“全面罢免”的口号,只不过是为了造势。一方面,是要烘托提高自己的“实力”形象,向赖清德“示强”,以保住自己的党团总召职位,这个策略已经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是要对国民党“立委”发动骚扰战术,让他们为了反制“罢免”而疲于奔命,返回选区进行“反罢免”的宣传动员,从而分散在“立法院”议事的精力,让民进党党团减少压力,颇有“围魏救赵”的意况。
当然,如果能够幸运地“罢免”较多席的国民党“立委”,而在随后进行的“立委”补选中,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又能够当选,就将会改变目前民进党“立委”议席少于国民党的劣势,甚至是民进党占有过半议席。但要达到此目标,民进党就必须增加多六席“立委”。而在现实上,一方面民进党及其侧翼民团将很难达致“罢免”国民党六席以上“立委”之目的;另一方面,即使是成功“罢免”了几席国民党“立委”,在“立委”补选时,也不可能是民进党“全中”。何况,国民党方面也在进行“反罢免”,从目前情况看,至少能够成功“罢免”四席,尤其是两席“原住民立委”。
但国民党现在面临几个不利因素。其中一个是,如何抢在新修订的《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生效之前,启动“罢免”。这是因为,“中选会”已经宣布,在新修订《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生效之前,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适用“门槛”较低的旧法。由于民进党及其侧翼民团已经较早酝酿对国民党“立委”的“罢免”,因而所提的所有“罢免案”,都适用旧法。
而国民党较迟才作出反制“罢免”的决定,如果不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启动实质性的“罢免”行动,错过适用旧法的时机,那就必须适用“门槛”较高的新法,“罢免案”的成功率就极低。这就将会形成颇大的讽刺,因为国民党党团提出修订《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的法案,提高“罢免”的“门槛”,并与民众党党团联手强行通过,就是针对民进党及其侧翼团体叫让要发动对国民党“立委”的“罢免”。但在“立法院”通过《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订法案后,国民党籍的正副院长韩国瑜、江启臣却延后送呈“总统府”和“行政院”,等于是让民进党及其侧翼团体有多一段时间的运作机会,客观上帮助了自己的对手。
不过,赖清德和卓荣泰在接到《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订法案后,决定不予签署公布,而是提出“覆议案”,这又反过来让处于迟发劣势的国民党,也争取到适用于旧法的机会。否则,倘若国民党方面是适用“门槛”较高的新法,就将形成付出在同样的“罢免案”中,却是付出同样的努力却得到不同效益的不成正比现象。而且,也等于是国民党推出“门槛”较高的新法,却是“春蚕自缚”。
幸好,“行政院”对《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订法案提出“覆议案”,“立法院”必须在十五天内进行复议投票,等于是推延新法生效的日期。相信国民党方面是能够抢在新法生效之前,完成对民进党“立委”进行“罢免”的启动工作的。
另一个因素是,单凭国民党自己的力量“以罢制罢”,可能力度仍感不足,必须借助外力。
也正在此关键时刻,民众党代理主席黄国昌发声了,宣布反对民进党的“大罢免”,并号召支持者参与“罢免”民进党“立委”的行动。这就等于是在“以罢制罢”的行动中,又一次实行“蓝白合”。国民党加上民众党的动员,绝对超过民进党,加上很多国民党“立委”并没有“仇恨值”,这就在整个“罢免”态势中,对民进党非常不利了。
黄国昌从原本的“袖手旁观”转变为积极投入,可能是眼见“大罢免”的烈火已经熊熊燃烧,如果仍然“只扫自家门前雪”,可能会导致民众党边缘化。而民众党与国民党再次并肩合作,可能会争取到在二零二六年的“九合一”选举中,实行真正的“蓝白合”,国民党将会“礼让”若干县市长及县市议员,甚至是“礼让”新北市长给黄国昌本人,让民众党获得较为坚实的地方基础。到“二零二八”时,继续实行“蓝白合”,实现“下架民进党”之夙愿。
现在正是强化“蓝白合”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当时令“蓝白合”破局的个人因素,如柯文哲、黄珊珊等,都以各种原因而不能掌握民众党的党务,亦即阻拦“蓝白合”的因素已经消失。另一方面,在当时讨论对黄国昌个人极为有利的“蓝白合”的过程中,黄国昌因为有“不介入党务”的束缚而未能发挥自己的“临门一脚”作用,而现在是代理党主席,即将当选为主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作党务了,又有何人敢于反对“蓝白合”?
台湾地区“中选会”昨日宣布,截至傍晚五时为止,收到的“罢免案”送件数为三十五案,其中三十二案为“立委罢免案”,一案为“市县长罢免案”,二案为“市县议员罢免案”。包含二月三日收到二十案的“罢免案”送件,其中十九案为国民党“立委罢免案”,一案为县市首长罢免案;昨日也收到蓝营青年“罢吴四骑士”罢免民进党“立委”的提案。
此显示,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的“全面罢免”呼吁,获得了民进党侧翼的响应。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柯建铭是看到了偏绿民团已经早在去年就酝酿罢免国民党“立委”的动向后,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态势,发出“全面罢免”的呼吁,等于是摘了民团的“桃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偏绿民团最初只是计划发动对国民党几席选民基础较弱,“仇恨值”较高的国民党“立委”的“罢免”,而在柯建铭发出“全面罢免”的呼吁后,才扩大“罢免”对象,几乎是针对国民党全部四十一席“区域立委”的。实际上,根据相关报导,仍然有民团在对余下的国民党“立委”进行“罢免”第一阶段连署中。因而是柯建铭与偏绿民团相助相承,互有盘算。
其实,就连柯建铭与偏绿民团都知道,“罢免”与选举不是同一回事,“罢免”的选民动员率及投票率都较低,而且第二阶段的连署必须在六十天内完成,否则第一阶段的连署就作废,“罢免案”不能成立,实际上过去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因而真正能够达成“罢免”的,可能只有三几席,亦即是民团最初计划的“罢免”针对对象。柯建铭打出“全面罢免”的口号,只不过是为了造势。一方面,是要烘托提高自己的“实力”形象,向赖清德“示强”,以保住自己的党团总召职位,这个策略已经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是要对国民党“立委”发动骚扰战术,让他们为了反制“罢免”而疲于奔命,返回选区进行“反罢免”的宣传动员,从而分散在“立法院”议事的精力,让民进党党团减少压力,颇有“围魏救赵”的意况。
当然,如果能够幸运地“罢免”较多席的国民党“立委”,而在随后进行的“立委”补选中,民进党推出的候选人又能够当选,就将会改变目前民进党“立委”议席少于国民党的劣势,甚至是民进党占有过半议席。但要达到此目标,民进党就必须增加多六席“立委”。而在现实上,一方面民进党及其侧翼民团将很难达致“罢免”国民党六席以上“立委”之目的;另一方面,即使是成功“罢免”了几席国民党“立委”,在“立委”补选时,也不可能是民进党“全中”。何况,国民党方面也在进行“反罢免”,从目前情况看,至少能够成功“罢免”四席,尤其是两席“原住民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