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和平应该继续成为世界主旋律

邱腾华先生致开场辞 图源: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据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报导,8月28日晚,CCCW与马凯硕的学术对谈在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成功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CCCW非常驻杰出研究员邱腾华先生先致开场词,随后对谈部分由CCCW创始主任李成教授主持。邱腾华先生致开场辞谈话以“超越输赢:中美能否和平共处”为题,从中美关系走势、西方政治得失、亚洲文明复兴等部分,延伸至香港与新加坡国际地位的异同。马凯硕大使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资深外交经验,向观众们分享了他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和平应该继续成为世界主旋律

  前些年,马凯硕陆续出版了Has China Win?与Has the West Lost it?等畅销书,谈及西方国家政治出现的诸多问题,马凯硕认为,理性本是西方世界的宝贵品质,却正被抛之脑后。

  他以三个例子为证。首先,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可以在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问题中独善其身。然而,西方国家却无心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挑战,一味引导国家间相互指责,加剧互信赤字。其次,西方已落后历史演进步伐,世界强国力量转换已成定局,但他们却拒绝接受,且不愿作出调整,违背了发展规律。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应是各国的首要发展目标,然而美国却对其大多数人口停滞40多年的生活状态置之不理,只顾维系霸权地位,属于本末倒置。

图源: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李成就此提出,在缺乏理性决策的情况下,中美的严峻形势会不会演变成新一轮的冲突甚至战争,东亚和东南亚成为下一个“火药桶”的预言是否会成真?

  马凯硕回应,阻止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已在华盛顿成为一种坚定的共识,因此未来10年里,中美关系将会不断恶化,美国不可能停止遏华。

  与此同时,马凯硕强调,美国内部的政治矛盾也在影响领导人决策。拜登政府上台初期也曾希望表现出与特朗普不同的政策取向,并试图找到一些中美关系平衡点。然而大选在即,因疫情等种种原因搁置的总统访华始终未能实现,现在更是使其陷入两难:假如大选前访华,对华软弱可能会拖民主党后腿;假如特朗普赢得大选,那么拜登在今年11月、12月访华又将失去实质性。

  尽管如此,马凯硕也指出,沙利文访华依然释放了良好信号,证明拜登还在寻找机会和中国领导人建立联系。马凯硕认为国际社会应鼓励、支持领导人间的会晤,因为它们是促进国与国交往合作的重要机会。

  不过马凯硕并不相信中美之间必定爆发战争,他赞同李成的观点,认为两个AI和核大国之间的战争没有赢家,两国也一定会谨慎而行。他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亚洲的发展可以以欧洲历史为鉴,也就是说20世纪的世界战争难免在亚洲复现。然而事实是,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依然发生在欧洲的边缘线上;亚洲反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维持40余年的和平稳定,证明了西方学者的错误。马凯硕进而指出,亚洲的和平不是偶然,而是统治者理性决策的结果,这也是西方现在最应该反思的地方。

图源: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马凯硕认为,值此国际形势严峻的时刻,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应该继续坚持实用主义,以人民利益为发展的根本目标,目光长远,而非寻求冲突与冷战。他特别强调,中国尤应保持理性。在维持4%到5%的理想GDP增速情况下,未来十年中国足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体量”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同“音量”,对西方故意发出的杂音保持隐忍和克制,才是中国长期发展的最优解。

  属于亚洲的世纪,创造历史的回旋

  六十年前著名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来到亚洲,当眼前闪过文明之兴衰,他落笔写下这一语句:历史的变迁,可以使古老的文明成为世界的回旋处。

  诚然亚洲的土地上存在着无数璀璨的文明,但是它们内部依然紧密相关。马凯硕讲到,作为信印度教的新加坡人,他在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都可以见到与自己相同信仰的同乡人和异乡人;而他的姓氏Mahbubani带有“深爱”之意,但这并不是印地语,而是来自阿拉伯。文明就在字里行间交融流转,成为亚洲血脉的同一抹底色。

  殖民历史无法斩断这种文明联系。在上世纪经历过三场生灵涂炭的战争后,四十年来的持久和平为亚洲崛起和复兴带来了希望。如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亚洲的地区安全与经济腾飞早已成佳话。

  基于以往的研究,李成指出,当前全世界中产人口规模最大的五个国家中有四个都在亚洲,分别是中国、印度、日本和印尼。马凯硕从发展的角度指出,CIA国家(China中国,India印度,ASEAN东盟)在2000年,只有1.5亿人达到中产生活水平。而2020年,这一数字已变成15亿。到2030年,可能达到25至30亿。在全球贡献方面,2010-2020年的十年间,东南亚国家的贡献率已超过欧洲,哪怕这些国家的GDP只有欧洲的五分之一。

图源: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无论宏观抑或微观,亚洲的力量已不容忽视。但亚洲也许准备好了,世界真的准备好了吗?

  马凯硕以自己的书《亚洲的21世纪》举例。作为一本开源图书,其已被来自160余国家读者下载超360万次。这足以证明,不管西方如何否认,世界已在为迎接亚洲世纪作出心理准备。而马凯硕认为,亚洲国家自身正在发展中不断学习,学习如何协作,学习如何分享。

  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和万隆会议召开陆续迎来七十周年,它们对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马凯硕主张印尼应在明年再度召开万隆会议,以纪念和发扬“万隆精神”。

  对于香港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彰显自身优势,他认为,香港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联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应不错失任何机会,尤其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当西方民粹主义“反移民”浪潮盛行之时,香港应坚持为各国人才打开大门。

邱腾华先生致开场辞 图源: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据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报导,8月28日晚,CCCW与马凯硕的学术对谈在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成功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CCCW非常驻杰出研究员邱腾华先生先致开场词,随后对谈部分由CCCW创始主任李成教授主持。邱腾华先生致开场辞谈话以“超越输赢:中美能否和平共处”为题,从中美关系走势、西方政治得失、亚洲文明复兴等部分,延伸至香港与新加坡国际地位的异同。马凯硕大使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资深外交经验,向观众们分享了他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和平应该继续成为世界主旋律

  前些年,马凯硕陆续出版了Has China Win?与Has the West Lost it?等畅销书,谈及西方国家政治出现的诸多问题,马凯硕认为,理性本是西方世界的宝贵品质,却正被抛之脑后。

  他以三个例子为证。首先,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可以在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问题中独善其身。然而,西方国家却无心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挑战,一味引导国家间相互指责,加剧互信赤字。其次,西方已落后历史演进步伐,世界强国力量转换已成定局,但他们却拒绝接受,且不愿作出调整,违背了发展规律。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应是各国的首要发展目标,然而美国却对其大多数人口停滞40多年的生活状态置之不理,只顾维系霸权地位,属于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