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赖清德行政团队有“亲美抗中”意涵
赖清德原本是预定于四月十二日公布“行政院”正副院长人选,但赖清德办公室昨晚却向台湾地区媒体发出通知,赖清德将于今日上午九时向各界公布首波的“内阁”新人事名单。
本来,赖清德是基于今次“五二零”并非是“政党轮替”,而是同一政党的“换人”,为了尊重现任者蔡英文和陈建仁,避免其感到尴尬,是希望能把公布“内阁”新人事名单的时间尽量往后拖延的,因而初步计划在四月十二日实施,这比以往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布新“内阁”的时间延后了不少。
但昨晚赖清德办公室却突然向媒体发出通知,赖清德将于今日上午九时向社会各界公布首波的“内阁”新人事。赖清德为何要“抢前”这两天呢?
首先,今日是美国《台湾关系法》颁布四十五周年纪念日。——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台美“断交”后,美国国会讨论通过《台湾关系法》,时任总统卡特于同一年的四月十日签署,法律效力则回溯至当年一月一日。随后,美国根据《台湾关系法》的规定,成立美国在台协会(AIT),以代行撤回的驻台北“大使馆”的部分功能,包括核发赴美签证以及美国公民服务等,其台北办事处的正门亦悬挂美国国务院院徽。
因此,赖清德选择在四月十日公布其新“内阁”新人事名单,就带有强烈的“讨好”美国的意涵,并以此“肢体语言”来回应“AIT”主席罗森伯格的关切,摆明自己对美国是“乖乖牌”,并以基本上“维持现状”的“国安”团队成员名单,来表达其忠实落实罗森伯格关于“维持现状”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安”事务领域表现“维持现状”的告诫,希望华盛顿内阁尽快完全消除“疑赖论”。
因此,盛传将于今日公布的新“内阁”人事名单中,属于“国安”团队的人事安排,虽然与现在相比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如“外交部长”吴钊燮将回任“国安会”秘书长,“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将出任“国防部长”,现任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和“国安局长”蔡明彦则留任,但基本上就是在“国安”团队内部的“执位”。如果连“外交部长”也是从“国安”团队调任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基本上满足罗森伯格最为在意的“国安”事务、政策和人事“维持现状”的要求。
当然,赖清德选择在“习马二会”当日公布新“内阁”成员名单,在某种视角上,也是向美国表态将会在两岸事务“维持现状”。实际上,罗森伯格提出的“维持现状”的完整阐述,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不武”,筑牢“太平洋第一岛链”,阻止共产主义东扩,以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因此,美国除了是严防赖清德搞“台独”之外,更不愿见到台湾地区有任何倾向于两岸统一的前景。而赖清德选择在“习马二会”的当天公布其新“内阁”成员名单,就含有向罗森伯格表态,不会让马英九访问大陆之行在台湾地区酿起“亲中促统”的氛围效应。
这就是自诩为“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的诡猾之处。一方面,在罗森伯格“紧盯住”的“国安”系统,确实是“蔡规赖随”,继续执行美国颇为满意的蔡英文的既“抗中保台”又不肆意挑衅大陆的“走钢丝”策略,因而在“国安”团队基本上留用蔡英文的人马。
另一方面,在罗森伯格较为不在意的“国安”团队以外,赖清德却安排了若干“独派”人物。比如,传闻中的“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在出任“文化部长”时,大搞“文化台独”。她不但曾叫嚣“台湾永远不会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极力推动教育文化领域的“去中国化”,下令要求删除教科书中有关中华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全力“去蒋化”甚至主张“去孙中山化”,并意图拆除台北市著名景点国父纪念馆。又如,将会出任号称“天下第一大部”的“内政部”部长的刘世芳,在出任“行政院”秘书长时曾主张废除《港澳关系条例》,将台湾当局的港澳事务归并入《两岸关系条例》。在出任“立委”时,提案删减“侨委会”预算中有关“辅导海外各地夏令营暨遴派文化教师巡回教学”的经费,其理由是因为“此巡回教学年年推广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扯铃(空竹),无疑在帮中国统战”,“要与中国统战工具”有所区别。在审查军方预算时,要求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后身)更改校歌歌词,她认为“党旗飞舞”是“党国不分”“开民主倒车”。但陆军官校“维护历史传承”,未接受这项建议,刘世芳则提案冻结陆官三百三十三万元经费。
至于民进党秘书长,将由现任“内政部长”的林右昌出任。林右昌是“正国会”的重要成员,由一个主张“促进正常国家”的显性“台独”人士出任民进党秘书长,今后必会在“台独金孙”党主席赖清德的指挥下,将民进党党务运作带向“台独”末路狂奔。
赖清德原本是预定于四月十二日公布“行政院”正副院长人选,但赖清德办公室昨晚却向台湾地区媒体发出通知,赖清德将于今日上午九时向各界公布首波的“内阁”新人事名单。
本来,赖清德是基于今次“五二零”并非是“政党轮替”,而是同一政党的“换人”,为了尊重现任者蔡英文和陈建仁,避免其感到尴尬,是希望能把公布“内阁”新人事名单的时间尽量往后拖延的,因而初步计划在四月十二日实施,这比以往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布新“内阁”的时间延后了不少。
但昨晚赖清德办公室却突然向媒体发出通知,赖清德将于今日上午九时向社会各界公布首波的“内阁”新人事。赖清德为何要“抢前”这两天呢?
首先,今日是美国《台湾关系法》颁布四十五周年纪念日。——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台美“断交”后,美国国会讨论通过《台湾关系法》,时任总统卡特于同一年的四月十日签署,法律效力则回溯至当年一月一日。随后,美国根据《台湾关系法》的规定,成立美国在台协会(AIT),以代行撤回的驻台北“大使馆”的部分功能,包括核发赴美签证以及美国公民服务等,其台北办事处的正门亦悬挂美国国务院院徽。
因此,赖清德选择在四月十日公布其新“内阁”新人事名单,就带有强烈的“讨好”美国的意涵,并以此“肢体语言”来回应“AIT”主席罗森伯格的关切,摆明自己对美国是“乖乖牌”,并以基本上“维持现状”的“国安”团队成员名单,来表达其忠实落实罗森伯格关于“维持现状”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安”事务领域表现“维持现状”的告诫,希望华盛顿内阁尽快完全消除“疑赖论”。
因此,盛传将于今日公布的新“内阁”人事名单中,属于“国安”团队的人事安排,虽然与现在相比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如“外交部长”吴钊燮将回任“国安会”秘书长,“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将出任“国防部长”,现任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和“国安局长”蔡明彦则留任,但基本上就是在“国安”团队内部的“执位”。如果连“外交部长”也是从“国安”团队调任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基本上满足罗森伯格最为在意的“国安”事务、政策和人事“维持现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