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春:推进台海内海化,推动落实管辖权
中评社香港2月28日电(作者 欧阳春)今年1月13日台湾大选结果揭晓,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以558万票、40.1%的得票率当选;“立法院”选举则没有单一政党过半,民进党没有守住过半的席次。接下来的四年,台湾还是民进党执政,但在“立法院”变为少数,施政将被捆住手脚;两岸与国际关系可能延续蔡英文过去八年的路线,但会处处碰壁,将承受来自大陆空前的压力。
大陆海监船2月19日上午进入金门的所谓“禁、限制水域”,建立执法新事实。2月14日金门海域“渔船事件”发生后,大陆接连在厦金海域采取行动,看得出有很深的布局,台湾不少专家认为大陆的目标是推进“台海内海化”;同时,外界认为这是大陆在赖清德5月20日上任之前扩大对台施压力道的一部分。
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大陆主张台湾(台湾本岛及附属岛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国内法,台湾海峡水域分别为中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水域”,大陆对台湾海峡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去年4月,大陆对台举行“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将海空联演重心前推至台湾东侧西太平洋海域,并在台海进行海空联合战备巡航。现今大陆军机“常态性”越过“海峡中线”及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军舰在台湾东部海域“常态性”存在,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域的“战备警巡”甚至已延伸至钓鱼台,对接近钓鱼台和台湾北部海域的外国军机舰强硬驱离。
如今,大陆对眼皮底下的厦金海域的巡航侦查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并将成为“新常态”,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的执法已没有禁区。台湾有人担心,马祖、澎湖、太平岛、东沙岛未来也可能出现同一局面。
2022年8月之后,大陆军机舰频繁接近台湾,跨过“海峡中线”及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台湾“国防大学”政战学院中大陆事事务研究所教授马振坤认为,大陆正逐步落实“台海内海化”,陆舰也在台湾东部海域“常态性”存在,目前大陆在台湾周边海域的“战备警巡”已延伸至钓鱼台,对接近钓鱼台和台湾北部海域的外国军机舰强硬驱离。
战略层面而言,大陆藉由去年8月大规模围台军演否定“海峡中线”建立“新常态”后,就将海军兵力活动范围推至台湾东侧的西太平洋,落实了“近海防御”战略,符合大陆对美反介入作战的想定需求。
去年6月底起,大陆对外开始释出“台湾海峡不存在所谓国际水域”讯息,称中方对此等水域拥有主权、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否认美方所主张的台海是国际水域。今年4月,大陆对台举行“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将海空联演重心前推至台湾东侧西太平洋海域,并在台海进行海空联合战备巡航,大批共机逼近24浬邻接区。
与此同时,大陆福建海事局在大陆对台军演期间,宣布实施“台湾海峡中北部联合巡航巡查专项行动”。在此之后,大陆海警船开始增加逾越“海峡中线”进入台海东侧水域巡航的频率,并经常性逗留在台湾西南海域。
去年4月下旬,一架中国东方航空MU505班机从上海飞往香港途中,因天候因素影响,在中国航管引导下,径自飞越金门上空。而且飞越金门上空后,由西向东飞返M503航线南下,当日采取相同飞行模式的还有多架中国民航班机。
去年8月,媒体曝光大陆已将南海九段线改成十段线,在台湾东侧增划一条线,将台湾及巴士海峡均划入南海U型线内。因大陆主张国内法优于国际法,当巴士海峡纳入U型线,就认为对巴士海峡有管辖权,有外国军机舰通过,大陆会采取更强硬的硬处作为。
从战略面视之,中大陆警机舰在台湾周边活动型态、外交及涉台部门的主张、民航机违反两岸协议的飞行模式,皆在逐步落实大陆欲推动台海内海化的意涵。
台海内海化是大陆兼顾两岸融合追求和平统一及战场经营建构有利作战环境的操作。大陆更利用海警活动扩张其在台海内的执法权,藉此落实大陆强调对台湾拥有主权,对台湾周边水域拥有管辖权的主张。
在战术层面,大陆活动范围推至台湾东方海域,大陆对台湾海峡的海空域战场环境已经基本掌握,未来对台军事行动重心不再是台湾,而是对美军实施拒止作战的西太平洋海域。因为大陆认为只有阻绝美军介入,是其赢得对台军事行动的关键。一旦大陆成功阻挡美军,便能迫使台湾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安排。
过去,两岸在金门、马祖等外离岛水域有禁限制水域默契,双方过往还曾有不挂旗帜联合演习、打击走私等海上犯罪行为;国台办今年2月17日声明之后,这个默契不再有了,金门、马祖所在位置没有禁限制水域规范问题,大陆渔船可以捕鱼,台湾无法再打法律战、舆论战。
另外,推进台湾海峡内海化过程中应防止台湾当局把问题国际化。近年蔡英文政府虽图谋西方之力压制共机绕台造成的“内海化”趋势,冀望达成“台海国际化”的现实。过去数年,解放军机舰频繁出动绕台令台湾军方疲于奔命,大陆对台海“切香肠”战术获得相当成效,既确认了军事略台常态化的达成,也迫使台湾对于“台海内海化”现状被动接受。
大陆对台政策的主要重点是围堵“台独”,将台海内海化是这其中政策的一部分。推进“台海内海化”势不可挡,若有“台独”挑衅、外力干涉,大陆必定坚决反击。推进“内海化”,落实管辖权,台海将形成新格局,有助加速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这次事件表面是冲撞台湾禁限制水域,实际上是针对“两岸互不隶属”的路线。台湾方面越强调两岸互不隶属,北京就越会想方设法冲击这一说法。而美国白宫、国务院发声“反对破坏和平稳定的行动”说法,苏起则认为,这是美方一贯说法,美方也只能这样说,相信北京应该会有所理解,不至于刺激到北京。
台湾“国安会”近日密切关注情势发展,主责机关及“国安”团队即时掌握,并向蔡英文报告。蔡政府的因应具体为,在态度上,维护水域安全及渔民权益的态度仍坚定;但在沟通上,会保持善意、稳健审慎处理,近期“海巡署”已尽力协助罹难者家属,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大陆海警近期发布的通报和图片释放出强烈信号,大陆海警在金门海域的执法力量得到了升级,相关部署也意味着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乃至台湾海峡的执法活动不仅将常态化,而且将突出维护主权和行使管辖权的维权执法。
民进党每闹一次,台海现状就要改变一次!岛内评论已指出,虽然大陆会继续延续“和统”,但具体策略已调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挤压策略,只要“台独”有动作,大陆就会坚决打击,采取非战争的强制性手段迫使台湾后退,步步挤压“台独”空间。抹去“海峡中线”、金马“禁限制水域”仅仅只是开始。
中评社香港2月28日电(作者 欧阳春)今年1月13日台湾大选结果揭晓,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以558万票、40.1%的得票率当选;“立法院”选举则没有单一政党过半,民进党没有守住过半的席次。接下来的四年,台湾还是民进党执政,但在“立法院”变为少数,施政将被捆住手脚;两岸与国际关系可能延续蔡英文过去八年的路线,但会处处碰壁,将承受来自大陆空前的压力。
大陆海监船2月19日上午进入金门的所谓“禁、限制水域”,建立执法新事实。2月14日金门海域“渔船事件”发生后,大陆接连在厦金海域采取行动,看得出有很深的布局,台湾不少专家认为大陆的目标是推进“台海内海化”;同时,外界认为这是大陆在赖清德5月20日上任之前扩大对台施压力道的一部分。
基于“一个中国”原则,大陆主张台湾(台湾本岛及附属岛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国内法,台湾海峡水域分别为中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水域”,大陆对台湾海峡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去年4月,大陆对台举行“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将海空联演重心前推至台湾东侧西太平洋海域,并在台海进行海空联合战备巡航。现今大陆军机“常态性”越过“海峡中线”及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军舰在台湾东部海域“常态性”存在,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域的“战备警巡”甚至已延伸至钓鱼台,对接近钓鱼台和台湾北部海域的外国军机舰强硬驱离。
如今,大陆对眼皮底下的厦金海域的巡航侦查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并将成为“新常态”,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的执法已没有禁区。台湾有人担心,马祖、澎湖、太平岛、东沙岛未来也可能出现同一局面。
2022年8月之后,大陆军机舰频繁接近台湾,跨过“海峡中线”及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台湾“国防大学”政战学院中大陆事事务研究所教授马振坤认为,大陆正逐步落实“台海内海化”,陆舰也在台湾东部海域“常态性”存在,目前大陆在台湾周边海域的“战备警巡”已延伸至钓鱼台,对接近钓鱼台和台湾北部海域的外国军机舰强硬驱离。
战略层面而言,大陆藉由去年8月大规模围台军演否定“海峡中线”建立“新常态”后,就将海军兵力活动范围推至台湾东侧的西太平洋,落实了“近海防御”战略,符合大陆对美反介入作战的想定需求。
去年6月底起,大陆对外开始释出“台湾海峡不存在所谓国际水域”讯息,称中方对此等水域拥有主权、主权权利及管辖权,否认美方所主张的台海是国际水域。今年4月,大陆对台举行“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将海空联演重心前推至台湾东侧西太平洋海域,并在台海进行海空联合战备巡航,大批共机逼近24浬邻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