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设“海绵城市” 暴雨可“变废为宝”
·迈向雨洪利用产业化
同时,在传统的大中型水库蓄水时,亦要加快华北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使雨水有效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洪利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譬如实施“雨水是资源、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等方案。
郑天祥建议,通过增建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合理设计透水地面或渗井、渗池及渗沟等,增加入渗量,并安全合理地将剩余径流排出。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已建成29.9平方公里的“海绵”,争取成为汛期存水的一大利器。
数据显示,目前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的四分之一,京津冀地区更是只有十四分之一。对此,郑天祥称,华北地区如果通过增建蓄水基建、海绵设施项目将雨水有效地补充为地下水,也将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力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