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语中评:习拜会确立中美关系走向稳定

财团法人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1月17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美元首15日于旧金山会晤,财团法人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有三个指标确立中美关系将走向稳定,包括美方专设会晤地点,而非简单的APEC场边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愿意踏上美国国土、中美双方在台湾议题上产生底线共识。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总统拜登11月15日在旧金山亚太经合会(APEC)大会前夕,先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人在旧金山南部费罗丽庄园(Filoli estate)晤谈,这是拜习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岛G20高峰会场边会面以来,睽违1年再度面对面会谈,也是习近平睽违6年后再次访美。

  论及习拜会面对美中关系的走向,潘兆民认为,双边稳定彼此关系的基调明确,至少在明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前,应该不会再激化彼此的竞争态势,从这次中美元首会面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出三个主要指标佐证。   首先是,美方专设会晤地点。潘兆民表示,原先外界认为这次习拜会面,或只是APEC大会的场边会谈,是附属出来的会外会,但结果美方扩大接待层级,专门替美中元首设置会场,并选定在有隐私且安全的费罗丽庄园,代表美国方面非常看重这次习拜会。

  潘兆民说,美国专设会场代表这次美中元首会谈是一个事先安排的“正式会面”,也就是说,双方要谈什么议题、会后将对外公布哪些资讯,都有一定程度的事先沟通,这非常讲求双边互信。

  其次是,习近平愿意踏上美国国土。潘兆民指出,美中竞争态势上升后,习近平已6年没有亲自赴美访问,尤其近期双边叫阵连连,本来各界预期习近平没有意愿赴美参与APEC大会,因为等于是捧美国的主场,但最终习近平仍然亲自赴会,这无疑是递出橄榄枝的举动。   潘兆民认为,习近平愿意访美,一方面肯定是美方在特定议题上愿意克制,或者符合中方的诉求;同时,习近平放下身段到美国会见拜登,也展现中国的大气风范。中美双方都有意向全球释放减缓纷争的讯号,让国际社会安心。

  最后是,中美双方在台湾议题上产生底线共识。潘兆民指出,可注意到习拜会面后,拜登对外表示,双方“取得真正进展”,这意味着,美国愿意呼应中国所在意的问题,尤其台湾议题更是重中之重,唯有美国愿意呼应,中美之间才可能“取得真正进展”。

  潘兆民提到,对于台湾问题,习近平要求拜登应在行动上体现不支持“台独”,停止武装台湾,白宫随后也重申美国不支持“台独”的立场;习近平也直接否认外传2025至2035年之间可能攻台的说法,呼应美国希望不片面改变现状的主张,彼此都释放善意,同时划定底线,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   综上所述,潘兆民认为,这次习拜会面除了各抒己见之外,在相互退让、折衷方面也展现善意与诚意,可确立中美关系短期内将走向稳定,至少维持到明年底美国大选之前。因为争取连任的拜登不希望美中交恶,让选情增加变数,另外,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战不止、中东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持续冲突,让美国分身乏术,美方自然希望缓解对中关系,同时期待中国能扮演一些角色。

财团法人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1月17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美元首15日于旧金山会晤,财团法人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有三个指标确立中美关系将走向稳定,包括美方专设会晤地点,而非简单的APEC场边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愿意踏上美国国土、中美双方在台湾议题上产生底线共识。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总统拜登11月15日在旧金山亚太经合会(APEC)大会前夕,先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人在旧金山南部费罗丽庄园(Filoli estate)晤谈,这是拜习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岛G20高峰会场边会面以来,睽违1年再度面对面会谈,也是习近平睽违6年后再次访美。

  论及习拜会面对美中关系的走向,潘兆民认为,双边稳定彼此关系的基调明确,至少在明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前,应该不会再激化彼此的竞争态势,从这次中美元首会面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出三个主要指标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