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大陆的统一紧迫感因何增强?

  中评社香港9月13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点评”专栏说,蔡英文于年初在声望十分低迷之际,利用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倡议两岸探讨“两制台湾方案”,鼓吹大陆意图加紧并吞台湾,制造社会上“恐中惧中”氛围,进而诉求“护主权”,果然助其提高声望,被称为“捡到枪”。由此螺旋上升的两岸敌意,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
 
  在选战中以大陆为“敌国”来诉求护主权,其实是为了移转各界对其执政失败的视线,包括社会群体严重撕裂、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言论自由遭到限缩、公民投票效力被毁、台湾国际空间限缩、两岸对立冲突升高等等。诉求大陆并吞、制造亡国感,成了政绩贫乏下廉价且不费力的选战手段。但对台湾而言,却是以和平作为代价。
 
  专栏说,上次国民党执政的2008至2016年,两岸关系曾经达到史所未有的和平发展境界,在两岸建立的政治互信基础上,双方的制度化协商十分顺畅,其正面效益外溢到台湾各界历来都极重视的国际空间上,但这一切均在蔡英文上任后化为乌有。如今看来,蔡英文对两岸关系之所图,并不在于共谋和平发展,而在于挣脱一个中国架构;纵使一中架构是由“中华民国宪法”来定义,也拒遵循、全力排斥。
 
  此一动向正是李登辉在位末期、蔡英文为主要参与者的“两国论”之规画。那么现在既由蔡掌政权,便加紧进行。易言之,蔡上任之初即否定作为两岸互信基础的九二共识,并非不能预判大陆会因而中断两岸的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然而对他们来说,挣脱一中架构比维持两岸协商重要得多,因为“台独”论者本来就不乐见透过两岸协商而强化双方交流合作,认为在两岸关系定位上弃绝一个中国才是最符合“台独”所需。  
  其后加上台湾在文化、教育、社会上不断“去中国化”,又趁特朗普“反中”而向美国的一边倒,莫不都是“台独”论者向来的主张,更是要藉掌握政权而大力推进,这就持续冲撞了大陆“反独遏独”的底线,大陆的统一紧迫感便随之上升。于此形势下所出现的习近平一月二日对台政策讲话,必然针对已经揭示了三十七年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立场,加以细化和强化,提出探讨“两制台湾方案”,主张推动两岸政治谈判,以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完全统一”。
 
  蔡英文却拿习近平讲话来恫吓台湾民众,以掩盖自己政绩不彰。进而以立法修法方式如所谓“国安”五法、中共代理人法,来阻挠两岸交流。殊不知当大陆判断和平统一失去希望时,唯剩武力统一一途,这已明文规定在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中。而邓小平生前即曾表示,“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就是军事手段”。

  因此,台湾执政者必须运用智慧来开两岸和平,走向“台独”只会带来战争。如果没有“台独”问题,两岸关系的发展必可循序渐进,自无招致急统、武统之虞。相信台湾选民终将严格检视角逐大选的政党和政治人物,是否能够为台湾提供和平的希望。   中评社香港9月13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点评”专栏说,蔡英文于年初在声望十分低迷之际,利用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倡议两岸探讨“两制台湾方案”,鼓吹大陆意图加紧并吞台湾,制造社会上“恐中惧中”氛围,进而诉求“护主权”,果然助其提高声望,被称为“捡到枪”。由此螺旋上升的两岸敌意,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
 
  在选战中以大陆为“敌国”来诉求护主权,其实是为了移转各界对其执政失败的视线,包括社会群体严重撕裂、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言论自由遭到限缩、公民投票效力被毁、台湾国际空间限缩、两岸对立冲突升高等等。诉求大陆并吞、制造亡国感,成了政绩贫乏下廉价且不费力的选战手段。但对台湾而言,却是以和平作为代价。
 
  专栏说,上次国民党执政的2008至2016年,两岸关系曾经达到史所未有的和平发展境界,在两岸建立的政治互信基础上,双方的制度化协商十分顺畅,其正面效益外溢到台湾各界历来都极重视的国际空间上,但这一切均在蔡英文上任后化为乌有。如今看来,蔡英文对两岸关系之所图,并不在于共谋和平发展,而在于挣脱一个中国架构;纵使一中架构是由“中华民国宪法”来定义,也拒遵循、全力排斥。
 
  此一动向正是李登辉在位末期、蔡英文为主要参与者的“两国论”之规画。那么现在既由蔡掌政权,便加紧进行。易言之,蔡上任之初即否定作为两岸互信基础的九二共识,并非不能预判大陆会因而中断两岸的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然而对他们来说,挣脱一中架构比维持两岸协商重要得多,因为“台独”论者本来就不乐见透过两岸协商而强化双方交流合作,认为在两岸关系定位上弃绝一个中国才是最符合“台独”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