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两岸企业家峰会代表谈融合发展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中评社 李子宁摄)

峰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南京11月16日电(记者 李子宁)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14日在江苏南京开幕。开幕式后,来自两岸的代表就两岸产业合作、两岸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指出,“高质量发展”与“两岸融合发展”是十九大以来,大陆面对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新形势新问题时,同时提出来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岸经济关系上,就是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轮协同驱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与产业合作。自2018年2月“31条”措施发布以来,两岸融合发展为产业合作和产供链韧性提供了“融合三角”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产业政策支持,台企等同内资,率先享有大陆的发展机遇,获得同等的生产要素支持,进入大陆的产供链体系;其次是社会融合支持,台胞享有与大陆居民一样的同等待遇大陆城乡社会要素助推两岸产业合作;最后是公共服务支持,公共部门为大陆台企台胞提供同等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助推两岸产供链韧性发展。

  郑振清表示,在高风险、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祖国大陆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可靠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岸关系上就是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与产业合作。2018至2023年,大陆各级政府发布的3000多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措施的政策条款,正在从产业政策、社会融合公共服务(即“融合三角”)等方面为两岸产业合作和产供链韧性发展提供新机遇与新动力。大陆在对台融合发展中形成的“融合三角”支持体系,具有“有为政府”促进“有效市场”的深层逻辑,目的是克服国际政经风险和台湾政治风险,不断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促进两岸产供链韧性发展。今后应不断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引导和鼓励台企台胞在新发展格局中,在高质量发展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中评社 李子宁摄)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表示,如果台湾不改善两岸关系,在RCEP、CPTPP都难以加入的情况下,若ECFA再中止,台湾就将成为“亚洲孤儿”,其后果是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农渔业无法生存,台湾的产业结构将会更加倾斜,造成贫富更为不均的一个社会。他认为,大陆不必中止ECFA,民进党当局也根本不敢中止,ECFA是两岸经济融合的第一步,对台湾而言ECFA带来经济成长与繁荣,传统产业及中小企业受惠良多繁荣发展。台湾人民在接下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会面临一个不仅仅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更是一个“繁荣跟衰退”的选择。

  高孔廉指出,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之初的目标包括建立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两岸工商界进行对话,这些都与ECFA签署时的初衷相吻合。希望两岸通过这个平台,沟通政策,化解歧义,促进两岸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贡献新力。

  商务部研究院台港澳所所长曹晋丽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台政策举措,支持台企在大陆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融合发展的进程也在加速。今年9月出台的《意见》,进一步丰富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开启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商务部研究院台港澳所所长曹晋丽(中评社 李子宁摄)

  曹晋丽指出,ECFA是为了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正常化、制度化以及自由化而达成的共性安排,充分展现了大陆的善意和诚意,给两岸特别是台湾的相关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大陆累计对台湾减免的关税是台湾对大陆减免关税的8倍之多,ECFA对于提升台湾的出口竞争力,促进岛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曹晋丽表示,在大陆投资兴业的台胞台企都是大陆举世瞩目成就的参与者、贡献者以及受益者。新发展阶段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两岸经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将围绕“新格局中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探讨两岸企业家如何把握新发展格局,推动台企融入大陆内需市场,深化两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两岸企业家峰会双方理事会成员、会员,两岸企业家、相关专家学者约800人将参加年会各项活动。

峰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中评社 李子宁摄)

峰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南京11月16日电(记者 李子宁)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14日在江苏南京开幕。开幕式后,来自两岸的代表就两岸产业合作、两岸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指出,“高质量发展”与“两岸融合发展”是十九大以来,大陆面对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新形势新问题时,同时提出来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岸经济关系上,就是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轮协同驱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与产业合作。自2018年2月“31条”措施发布以来,两岸融合发展为产业合作和产供链韧性提供了“融合三角”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产业政策支持,台企等同内资,率先享有大陆的发展机遇,获得同等的生产要素支持,进入大陆的产供链体系;其次是社会融合支持,台胞享有与大陆居民一样的同等待遇大陆城乡社会要素助推两岸产业合作;最后是公共服务支持,公共部门为大陆台企台胞提供同等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助推两岸产供链韧性发展。

  郑振清表示,在高风险、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祖国大陆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可靠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岸关系上就是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与产业合作。2018至2023年,大陆各级政府发布的3000多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措施的政策条款,正在从产业政策、社会融合公共服务(即“融合三角”)等方面为两岸产业合作和产供链韧性发展提供新机遇与新动力。大陆在对台融合发展中形成的“融合三角”支持体系,具有“有为政府”促进“有效市场”的深层逻辑,目的是克服国际政经风险和台湾政治风险,不断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促进两岸产供链韧性发展。今后应不断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引导和鼓励台企台胞在新发展格局中,在高质量发展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