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精神纽带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于11月12日在京举行。在当天下午的一场分组讨论中,两岸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议题分享看法。学者们普遍表示,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两岸关系都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两岸的精神纽带,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岸人民达至心灵契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也能找到处理当下的两岸问题一些思想启迪和价值内核。
外交学院教授杨闯表示,中国的政治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并为国际法认可的关于国家主权价值观,主流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历史的自豪感。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最终统一的促进派,还是做拖延统一的拖派,还是搞“一中一台”的“独”派,关键还是在台湾执政者观念的转变,也在于台湾的选民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投给赞成“九二共识”的候选人,还是选择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只有承认中国近代以来政治体制改变的历史,承认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认清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的大势,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安排。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田飞龙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和平发展的价值内核与实践理性,其规范依据与实践连续性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中国文化的和平基因与协和万邦的普遍秩序理想;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和平国际法”意义;其三,改革开放对和平发展的价值锚定与制度践行;其四,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存伦理与和平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和平发展价值观和多边主义哲学的,与美国式现代化及其霸权体系存在差异和竞争性。中国之“王道”及其当代条件下的现代化转化,代表了来自东方的和合智慧、天下秩序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超级规模治理理想,或可成为西方民主霸权及其国际法秩序异化的对治方案与替代性愿景。中国式现代化的王道规范属性是对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道德支撑和力量支援,是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规范性制衡与斗争。
台籍学者、天津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一带一路发展中心研究员、国家安全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慧俐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妈祖信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只要能够善用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一定能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做出更突出贡献。建议运用妈祖信俗文化,增进两岸百姓的心灵契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妈祖信俗文化是世界级的非遗文化,代表了人民向往和谐、崇尚大爱、以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妈祖信俗文化是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交流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桥梁。以妈祖信俗文化作为两岸融合的内在连结,可让两岸的心灵更为紧密。
全国台联研究室原主任陈立谦表示,今天,我们走进新时代,面对人类社会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惟有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的守正创新,筑牢中华文化根基,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风浪中处变不惊,在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砥砺前行,“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滋润中国式现代化的神州沃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根本所在。应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建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远意义,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深层影响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文化的自身建设。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启文化自强的新时代;以人为本立根铸魂,汇聚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以人民的大众文化新发展,迎接中华文化新繁荣。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钟厚涛表示,中国历来奉行王道思维而非霸道思维,主张以德服人,即孔子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就是通过“文”来感化对方。在两岸迈向统一过程中,也应该优先奉行“以和为贵”,“攻心为上”,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两岸之间,也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影响,不断增加中华文化对广大台湾同胞的辐射力、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夯实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一是,夯实两岸同属一中,厘清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联动与限度;二是,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防范“逆向文化冲击”;三是,强化民族担当精神,携手共创“中国梦”。目前两岸经过三十余年的交流与互动,已经进入“共存关系”,但距离“有望结盟”和“生死相依”仍然具有一定距离,未来仍然需要以文化认同为重要依托,解构“台独”意识,推进两岸同胞对于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认知,构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感。
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海涵)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于11月12日在京举行。在当天下午的一场分组讨论中,两岸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议题分享看法。学者们普遍表示,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两岸关系都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两岸的精神纽带,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岸人民达至心灵契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也能找到处理当下的两岸问题一些思想启迪和价值内核。
外交学院教授杨闯表示,中国的政治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并为国际法认可的关于国家主权价值观,主流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历史的自豪感。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最终统一的促进派,还是做拖延统一的拖派,还是搞“一中一台”的“独”派,关键还是在台湾执政者观念的转变,也在于台湾的选民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投给赞成“九二共识”的候选人,还是选择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只有承认中国近代以来政治体制改变的历史,承认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认清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的大势,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