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暨港澳学者共议变革时代的治理与发展

清华大学郑振清主持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7月7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京召开。两岸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变革时代的治理与发展前沿”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环节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主持。

  围绕着“中国人在治理上与发展上的现代化经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巫永平院长表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25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开展涉台治理与发展问题研究。由于同属中国人社会,大陆与港澳台的治理方式有很多共同之处。中国人在治理与发展上的现代化经验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还对人类知识体系的拓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是本论坛汇聚两岸和港澳学者共同探讨的重要内容。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流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张佑宗以“变革时代两岸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题,指出“两岸发展”正面临政治互信缺乏、经贸停滞与人民沟通不足的多重困难。但两岸关系也处在“危中有机”的时刻。“我们要保有对话诚意,发挥两岸成熟社会的智慧,展现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情怀与追求。”他相信两岸有能力透过制度与民意动力,建构一条可持续的两岸和平发展新路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唐文方以“香港政治文化素描”为题分享了他以调查实验在香港进行的民意变化研究,并基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指出,香港在语言、教育、司法及媒体等层面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政治真空”,未来海峡两岸统一后应注意在过渡期如何更好地融合两种制度。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认为,在公共管理向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探讨两岸和港澳治理模式的创新十分重要。他强调,两岸与港澳地区的治理创新、发展创新是全体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应该深化治理与发展的创新经验的交流研讨,造福于两岸与港澳社会。同时,应积极推进两岸交流,让台湾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大陆治理与发展的新经验。

  香港大学中国制度研究中心总监阎小骏以“一国两制”治理实践为切入点,分享了香港回归以来制度共存与融合发展带来的启示:一个在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多元社会,能够实现共治共融、和谐发展。这一经验不仅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五位学者从多元视角系统梳理了两岸暨港澳在治理与发展领域的共通经验与差异化路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