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永:中日关系中“知的外交”将大有作为
中评社北京8月3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在“新时代中日关系研讨会”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上表示,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应该有外交上的创新,中日两国可以探讨一种中日结合的外交方式,就是“知的外交”。“知的外交”是努力通过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涵盖两者的公共外交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就彼此之间的重要问题进行人文知识交流,增进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知道”“知识”“知心”,以利逐步建立“知友”“知交”“知近”的关系。这对处在新老交替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来说,尤为重要。
刘江永说,中日两国领导人为改善中日关系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希望中日关系能够保持这样的劲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日本的令和元年,中日双方共同的目标和愿望就是通过沟通和交换意见,实现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日本。
在谈及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时,刘江永说,中国首先要把自己做好,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时候应当更加谦虚,在和世界沟通对话过程中,找到双方都感到舒适的交流方式,“在国际交往中,肯定别人的成就和进步,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探讨怎么办,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
刘江永说,日本要把日本的事情做好。对日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让世界放心的和平国家。
刘江永提出,中日两国应该有外交上的创新。新时代最重要的特点是很多情况都是一张白纸,中日两国可以探讨一种中日结合的外交方式,就是“知的外交”。
刘江永表示,“知的外交”是主要指在国际交往中,努力通过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涵盖两者的公共外交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就彼此之间的重要问题进行人文知识交流,增进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知道”“知识”“知心”,以利逐步建立“知友”“知交”“知近”的关系。这对处在新老交替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来说,尤为重要。
他认为,“知的外交”在人文交流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从广义上讲,“知的外交”有利于在相互交流与增加真知的过程中,减少和防止误解、误判、误传,从而建立友谊的对外交往过程。从狭义上讲,中日之间开展“知的外交”可在外交或对外交往中,就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重要而敏感的问题,通过理性对话沟通、交流切磋,了解和铭记共有的事实、道理和知识,逐步成为相互了解的知心朋友,志同道合地共同努力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例如,“知的外交”可以把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纠纷、民族感情、规则认知等经常影响国际关系现实的问题,从高度的政治化军事化、情绪化的思路和惯性,转向知识化、学理化、理性化。这是中日公共外交升华的可取方向。
刘江永说,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历史问题的共同研究便是一种尝试,作为其延续,钓鱼岛归属认知问题也可纳入共同研究范畴,从而使中日关系的航船得以绕开激流险滩与狂风恶浪,找到正确的航向。
刘江永希望,日本官方和媒体在涉及钓鱼岛的措辞能够较为慎重和克制。日本国民之所以对中国非常有意见,与日本在官方和媒体报道的措辞有关。例如,现在日方使用“中国公务船入侵日本领海”的说法。首先需要了解钓鱼岛列岛确实属于中国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正视中日两国存在钓鱼岛列岛归属认知的争议。如果日本政府和媒体说中国“入侵日本领海领空”,就会使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国产生不满,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然对中国没有“亲近感”。所以日方报道说“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日方称尖阁)领海”可以了。否则,假设中国媒体说“日本的海保船和飞机入侵中国的领海领空”,中国民众会对日本产生什么印象?中国老百姓肯定会感到日本是一个现实的威胁。
关于东海合作开发问题,刘江永表示,中日可以先就已达成合作开发意向的春晓油气田,考虑如何落实合作开发。
以“新时代中日关系研讨会”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是中评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合作方是日本驻华大使馆,邀请日本大使馆首席公使植野笃志作主旨发言,日本大使馆参赞野野村海太郎、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前中国驻日参赞吕小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江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姜跃春、北京外交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永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归泳涛围绕关心的议题展开交流。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主持。
中评社北京8月3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在“新时代中日关系研讨会”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上表示,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应该有外交上的创新,中日两国可以探讨一种中日结合的外交方式,就是“知的外交”。“知的外交”是努力通过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涵盖两者的公共外交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就彼此之间的重要问题进行人文知识交流,增进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知道”“知识”“知心”,以利逐步建立“知友”“知交”“知近”的关系。这对处在新老交替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来说,尤为重要。
刘江永说,中日两国领导人为改善中日关系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希望中日关系能够保持这样的劲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日本的令和元年,中日双方共同的目标和愿望就是通过沟通和交换意见,实现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日本。
在谈及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时,刘江永说,中国首先要把自己做好,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时候应当更加谦虚,在和世界沟通对话过程中,找到双方都感到舒适的交流方式,“在国际交往中,肯定别人的成就和进步,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探讨怎么办,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
刘江永说,日本要把日本的事情做好。对日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让世界放心的和平国家。
刘江永提出,中日两国应该有外交上的创新。新时代最重要的特点是很多情况都是一张白纸,中日两国可以探讨一种中日结合的外交方式,就是“知的外交”。
刘江永表示,“知的外交”是主要指在国际交往中,努力通过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以及涵盖两者的公共外交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就彼此之间的重要问题进行人文知识交流,增进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知道”“知识”“知心”,以利逐步建立“知友”“知交”“知近”的关系。这对处在新老交替新时代的中日关系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