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基:完善地区治理工作有五大方面好处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5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5月2日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将会设立“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领导地区治理整体策略、政策和措施。同时,会把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重新定位,将其改名为“地区治理专组”,以负责统筹和指挥各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工作。陈国基强调,此次完善地区治理工作有五大方面的好处,包括优化区议会职能和区议会主席;完善区议会组成及产生方法;引入资格审查机制,可确保“爱国者治港”;履职监察机制,可回应市民的诉求;强化地区治理架构等。

  当日下午,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就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举行记者会,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出席。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介绍政府将成立的地区治理架构和相关事宜时表示,为了回应市民需要,政府需要加强地区治理工作领导和统筹力度,会强化高层领导和工作架构。“我们将会设立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领导地区治理整体策略、政策和措施。同时,会把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重新定位,将其改名为“地区治理专组”,以负责统筹和指挥各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工作。”

  具体来说,首先,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是新成立的架构,统领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治理工作。职权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制订策略的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以及工作优次;第二,理顺在区内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第三,审视工作成效,就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和资源调配等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政府预计在年中,领导委员会便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领导委员会的常设部门代表将主要是民生部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视乎需要或会增补其他政策局或部门。详情稍后公布。

  陈国基表示,在高层领导和监督下,领导委员会会确保地区治理架构下,各个板块所制订的政策措施能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而达致预期的效果,及时回应市民的诉求。

  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专组”,会取代现时的“地方行政督导委员会”和“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现时的“地方行政督导委员会”是由民青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担任主席,以及各相关部门高层代表组成,这个委员会提供一个平台作跨部门讨论和协商,共同致力处理街道管理等地区问题。而现时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则由政务司副司长领导,以及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高层代表组成,这个工作组就“老、大、难”的地区环境卫生和市容问题作出督导和统筹。

行政长官李家超就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举行记者会,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出席(中评社 卢哲摄)

  在新的地区治理架构下,政府将通过整合现有的督导委员会和统筹工作组,成立“地区治理专组”,以全局观和更宏观的角度考虑各种地区问题。陈国基表示,“这个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专组,将根据由我主持的领导委员会所定下的策略方针,指挥和统筹相关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工作。”专组能有效协调和理顺不同部门落实地区工作,解决一些需要跨部门或跨区处理,又或需要部门作弹性安排或酌情处理的地区问题。预计在今年年中,专组就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专组的常设部门代表将主要是民生部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视乎需要,这个组亦会增补其他政策局或部门。

  陈国基表示,此次完善地区治理工作,具体来说有五大方面的好处。

  第一,优化区议会职能和区议会主席。改革后的区议会会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策划和推展地区服务,亦因区议会不再有管理或拨款审批职能,这些职能回归政府,符合行政主导,并可有效防止部分区议员滥用有关权力,阻碍政府施政。而由当区民政事务专员担任区议会主席,可确保地区事务进行谘询的主导权在政府手中,亦可更好地统筹区议会、“三会”及“关爱队”,令他们互相配合,产生协同效应,目的是更有效服务市民。

  第二,完善区议会组成及产生方法,让爱国爱港而且有志服务地区的人士,有多渠道参与区议会工作。更多有专业知识、各方经验及有能人士可进入区议会,为市民服务。他们可以从不同渠道收集意见,可使政府更立体地考虑问题,有助制订更合适的政策。居民求助时,有更多具能力和不同经验的区议员可帮助他们。引入委任和地区委员会界别的议员,可有效矫正现行制度下,区议会以政治及民粹议题挂帅的问题。我们要指出,区议会组成不是越多选举越好,而是要有合适的方法,让合适的人加入区议会,服务市民。是次建议由委任、地区委员会界别和地方选区产生的议员比例为4:4:2,正正是要平衡区议会地方选区和整个地方行政区的利益,让区议员不受小选区利益的局限,反而更宏观地反映地区意见。

  而地方选区扩大,有利于整体思维,鼓励大局观,更宏观地处理地区问题。此外,地区委员会界别及区议会地方选区选举需要“三会”提名,以及地方选区选举采用“双议席单票制”,可增加政治局面的稳定性,并且更能有效反映大部分市民的意见。

  第三,引入资格审查机制,可确保“爱国者治港”。所有加入区议会的人,必须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区议会不会再成为鼓吹“港独”平台并危害国家安全,回复以民为重。

  第四,履职监察机制,可回应市民的诉求。市民不单在选举时可行使投票权,更可在区议员任期内,持续监察议员的表现,确保每一名区议员尽责履职,符合市民期望,这样将会令所有区议员同心合力,更主动地尽心尽力服务市民。

  第五,强化地区治理架构。新设立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能确保地区治理架构下,各板块的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和配合,并以全局观和更宏观角度考虑各地区问题,能更有效和及时回应市民诉求。“地区治理专组”可有效促进政府部门之间就地区工作的协调和合作,快速制订并指挥合适应对措施。

  陈国基强调,整个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香港市民,让整体社会受益。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5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5月2日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将会设立“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领导地区治理整体策略、政策和措施。同时,会把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重新定位,将其改名为“地区治理专组”,以负责统筹和指挥各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工作。陈国基强调,此次完善地区治理工作有五大方面的好处,包括优化区议会职能和区议会主席;完善区议会组成及产生方法;引入资格审查机制,可确保“爱国者治港”;履职监察机制,可回应市民的诉求;强化地区治理架构等。

  当日下午,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就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举行记者会,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出席。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介绍政府将成立的地区治理架构和相关事宜时表示,为了回应市民需要,政府需要加强地区治理工作领导和统筹力度,会强化高层领导和工作架构。“我们将会设立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领导地区治理整体策略、政策和措施。同时,会把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重新定位,将其改名为“地区治理专组”,以负责统筹和指挥各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工作。”

  具体来说,首先,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是新成立的架构,统领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的地区治理工作。职权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制订策略的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以及工作优次;第二,理顺在区内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第三,审视工作成效,就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和资源调配等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政府预计在年中,领导委员会便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领导委员会的常设部门代表将主要是民生部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视乎需要或会增补其他政策局或部门。详情稍后公布。

  陈国基表示,在高层领导和监督下,领导委员会会确保地区治理架构下,各个板块所制订的政策措施能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而达致预期的效果,及时回应市民的诉求。

  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专组”,会取代现时的“地方行政督导委员会”和“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现时的“地方行政督导委员会”是由民青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担任主席,以及各相关部门高层代表组成,这个委员会提供一个平台作跨部门讨论和协商,共同致力处理街道管理等地区问题。而现时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则由政务司副司长领导,以及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高层代表组成,这个工作组就“老、大、难”的地区环境卫生和市容问题作出督导和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