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信吉:美提供韩核伞剑指中国 区域风险高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5月3日电(记者 方敬为)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24日展开5天4夜访美行程,获得美国核保护伞等安保承诺。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方透过韩国扩张在东亚的核威慑能力,虽然名义上是协助韩国应对朝鲜,实际上则形同剑指中国,韩国也正式宣告转向倾美的战略方针,挑起中国及朝鲜的敏感神经,东亚区域的紧张因子势必增加。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执行长。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外交政策、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韩国总统尹锡悦日前访问美国与总统拜登会面,除了在经济面相磋商合作外,美韩在军事战略上的互动也成为各界焦点,尤其是美韩共同发表《华盛顿宣言》确立美国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延伸威慑”机制进一步升级。美国保证将扩展对韩提供的核保护伞,同时,韩国同意不会发展核武器。相关效应对区域结构的影响引发关注。

  卢信吉表示,美国承诺提供韩国核保护伞,绝对会使得区域紧张程度上升,美国将核威慑能力延伸到朝鲜半岛,虽然名义上事协助韩国安保,应对来自于朝鲜的威胁,但换个角度来看,假设朝鲜的军事能力,或者相关动态没有大幅度的变化,美国其实也不必要给予韩方核保护,显然美国本身也认为有强化核战略部署的需求,当然除了应对朝鲜之外,也是在剑指中国。

  对于一些评论认为,华盛顿宣言让韩方同意不发展核武器,反而有助区域稳定,卢信吉持相反意见。即使韩国本身没有发展核武,但只要美国有能力在朝鲜半岛周边部署核战略,中、美、朝、韩的对峙局面一定只会更严峻,没有稳定情势的理由。韩国虽然因为发表华盛顿宣言现阶段无法拥核,但不代表韩国放弃拥核的意图,尤其是在朝鲜拥有核武的情况之下,朝鲜也不可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等闲视之。

  卢信吉指出,此外,美国的核保护伞扩张到东亚,对中国形同威胁,等于是美国将核武器摆到中国门前,就像北约组织(NATO)东扩到俄罗斯边界前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相同道理,北京面对美国的战略威胁,不排除祭出反制措施,因此区域不安定因子可说是不减反增。

中兴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资料照)

  韩国的举动是否有意改变过去在中美竞逐之间的等距策略?

  卢信吉说,韩国已展现出明显的战略转向,整体倾向美国。韩国在整个保守派政府上台以后,在美中之间的战略选项越趋清晰,包括从去年拜登宣布“美韩全球全面同盟关系”建立之后,美国让韩国在半导体的供应链中加强角色扮演,还针对了供应链可能要应对的全球性冲突与危机,赋予韩国有相对重要的任务。

  他提到,上述情况让韩国在全球供应链,特别是战略物资供应链的地位提升,给予保守党政府对加入美方阵营有更大的信心,韩国更愿意加强、加深与美国的关系,这个过程中,韩国对外方针必然会与中方的立场与外交政策出现背道而驰,中韩关系面临生变,可以看到近期中韩之间整体贸易量大幅减少,这也是中韩双方都认知到的事情。

  分析韩国的改变,卢信吉认为,政党为了选票考量,只好顺应民意。包含从去年选举到现在为止,可以观察出韩国的执政党选择倾向美国,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内部支持,以获取政治红利。

  至于韩国倾美策略是否出现变数?卢信吉表示,有两个可能会导致韩国调整对外政策,首先是政治红利消耗殆尽,例如,来自中国的经贸压力逐渐上升,冲击韩国的经济发展与内部景气之时,尤其尹锡悦政权面临国会“朝小野大”的状况,很可能会因此承受巨大压力。又例如,韩国在美国的要求下,做出与日本在历史争议和解的表态,目前在韩国社会也普遍难以接受,民怨的反弹也会成为变数之一。

  另一个变数就是朝鲜的动作,卢信吉说明,美国提供韩国核保护伞的强度,可能会以朝鲜现阶段的核能力程度作为依据,假设朝鲜后续所展现出来核能力出乎意料,例如出现新的科技、新技术、创纪录的射程、速度等,美国的核保伞难以应对,又或者对于韩国的安全保障出现反效果时,韩方可能会再调整策略,转向寻求中方协助,这在历史上都有发生过。在此之前,美方介入朝鲜半岛部署核战略的举措,必然导致区域安全风险上升,各方不可不慎。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5月3日电(记者 方敬为)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24日展开5天4夜访美行程,获得美国核保护伞等安保承诺。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卢信吉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方透过韩国扩张在东亚的核威慑能力,虽然名义上是协助韩国应对朝鲜,实际上则形同剑指中国,韩国也正式宣告转向倾美的战略方针,挑起中国及朝鲜的敏感神经,东亚区域的紧张因子势必增加。

  卢信吉,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中兴大学日韩总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兴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执行长。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外交政策、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韩国总统尹锡悦日前访问美国与总统拜登会面,除了在经济面相磋商合作外,美韩在军事战略上的互动也成为各界焦点,尤其是美韩共同发表《华盛顿宣言》确立美国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延伸威慑”机制进一步升级。美国保证将扩展对韩提供的核保护伞,同时,韩国同意不会发展核武器。相关效应对区域结构的影响引发关注。

  卢信吉表示,美国承诺提供韩国核保护伞,绝对会使得区域紧张程度上升,美国将核威慑能力延伸到朝鲜半岛,虽然名义上事协助韩国安保,应对来自于朝鲜的威胁,但换个角度来看,假设朝鲜的军事能力,或者相关动态没有大幅度的变化,美国其实也不必要给予韩方核保护,显然美国本身也认为有强化核战略部署的需求,当然除了应对朝鲜之外,也是在剑指中国。

  对于一些评论认为,华盛顿宣言让韩方同意不发展核武器,反而有助区域稳定,卢信吉持相反意见。即使韩国本身没有发展核武,但只要美国有能力在朝鲜半岛周边部署核战略,中、美、朝、韩的对峙局面一定只会更严峻,没有稳定情势的理由。韩国虽然因为发表华盛顿宣言现阶段无法拥核,但不代表韩国放弃拥核的意图,尤其是在朝鲜拥有核武的情况之下,朝鲜也不可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等闲视之。

  卢信吉指出,此外,美国的核保护伞扩张到东亚,对中国形同威胁,等于是美国将核武器摆到中国门前,就像北约组织(NATO)东扩到俄罗斯边界前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相同道理,北京面对美国的战略威胁,不排除祭出反制措施,因此区域不安定因子可说是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