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湾区协同打造AI人才培育新格局
来源:文汇网 作者:林淑(教联会理事)
随着科教兴国与教育强国战略不断推进,AI赋能教育已成为当下社会的发展重点。凭借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实现教育、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AI赋能教育正成为国际间人才培养的重要竞争领域。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国际经验,推动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携手与大湾区各城市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塑造人才培育的新格局。
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
事实上,特区政府自2024年已展开“AI教育攻坚计划”,目标2025年覆盖全港逾九成中小学,目前已有82%学校将AI纳入计划,并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纳进课堂”; 初中阶段的信息及通讯科技科引入10至14小时AI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培育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局亦透过“优质教育基金”的拨款,支持学校购置AI教学设备和电子学习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与教学得以优化。而2025年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正是参考内地与国际经验,制定本港数字教育的发展蓝图,当中包括加强学生的数字素养及AI伦理认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育数据安全及伦理守的能力等。这大大提升学界的AI教育水平,也促进了资源分配和教学创新,缩小社群间的数字落差。
与此同时,香港积极参与大湾区教育协同,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以“湾区人工智能学校联盟”为平台,推动区域内49所中小学共同签署《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倡议》,建构从小学到中学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实践的相互交流,让资源能互补及持续优化。现时,粤港澳大湾区已有超过1,500所义务教育学校普及AI通识课程,覆盖学生超过200万人,反映AI人才培育正从大专院校、企业逐步向基础教育的全面延伸。
“产学研”创新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香港推动AI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区政府通过产学研1+计划,支持涵盖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等多个创新科技领域的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生态系统建设。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指出,政、产、学、研、投五方协力,香港将持续壮大人工智能生态圈,巩固其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领导地位; 学界层面,如香港大学教育应用信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与企业优必选教育携手,建立AI教师成长中心,推出人才培养计划,让技术研发与教育实践能相互结合。而多所顶尖学府亦相继开设AI相关专业及跨学科课程,引入生成式AI和数据科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
另一方面,香港科技园及教育城充分发挥电子平台优势,联合超过18所教育科技企业及学术机构,在“学与教博览2025”等活动中,共同建设AI教育生态圈。而今年首届数字教育周吸引逾二万多名教育专业人士参与,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教学的引擎。
无可否认,AI赋能教育,不仅回应科技变革,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教育革命。展望未来,香港将进一步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在“产学研”的跨境协作,共同开创以AI赋能育人的新格局。
来源:文汇网 作者:林淑(教联会理事)
随着科教兴国与教育强国战略不断推进,AI赋能教育已成为当下社会的发展重点。凭借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实现教育、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AI赋能教育正成为国际间人才培养的重要竞争领域。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国际经验,推动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携手与大湾区各城市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塑造人才培育的新格局。
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
事实上,特区政府自2024年已展开“AI教育攻坚计划”,目标2025年覆盖全港逾九成中小学,目前已有82%学校将AI纳入计划,并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纳进课堂”; 初中阶段的信息及通讯科技科引入10至14小时AI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培育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局亦透过“优质教育基金”的拨款,支持学校购置AI教学设备和电子学习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与教学得以优化。而2025年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正是参考内地与国际经验,制定本港数字教育的发展蓝图,当中包括加强学生的数字素养及AI伦理认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育数据安全及伦理守的能力等。这大大提升学界的AI教育水平,也促进了资源分配和教学创新,缩小社群间的数字落差。
与此同时,香港积极参与大湾区教育协同,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以“湾区人工智能学校联盟”为平台,推动区域内49所中小学共同签署《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倡议》,建构从小学到中学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实践的相互交流,让资源能互补及持续优化。现时,粤港澳大湾区已有超过1,500所义务教育学校普及AI通识课程,覆盖学生超过200万人,反映AI人才培育正从大专院校、企业逐步向基础教育的全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