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软对抗”危害大 维护国安不可松懈
来源:文汇网 作者:陈克勤(立法会议员)
随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逐步完善,香港社会上的反中乱港行径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层出不穷的各类“软对抗”现象仍持续存在。近日香港《文汇报》揭露,在香港书展举行期间,有所谓“独立书店”在其他地方举办“独立书展”,出售鼓吹反中乱港政治信息的书籍,也有书店以隐晦方式展示并售卖含煽动仇恨内容的文化产品,企图分化社会、煽惑民心。对于明确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警方须严肃跟进调查、果断执法,社会各界亦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类“软对抗”,维护香港来之不易的安宁稳定。
“软对抗”蛊惑人心
事实上,这些“软对抗”手段多以虚假陈述、误导夸大为特征,通过发表煽动性、情绪化的言论和表达,蛊惑人心。
第一类是涉嫌虚假陈述的行为,意图煽动民众对国家及特区的不满情绪。此类行为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可进行规管,例如早前有人藉跨境器官移植议题造谣,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以及伪造城大教授堕轨身亡遗书等事件,均为典型的“软对抗”案例。
第二类则是针对香港社会各领域,通过夸大、煽动性言论动摇大众对香港社会信心的手段,这也是“软对抗”中较为隐蔽且棘手的类型。例如,早前受疫情及外部环境影响的香港金融市场,便出现所谓“香港金融中心遗址论”、“香港玩完论”等危言耸听的论述。别有用心者刻意把香港经济的起伏与香港国安法实施等议题进行扭曲解读,企图令公众对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产生误解。这也是“软对抗”的典型例子。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持续上升,众多海外资金与企业因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健特质,纷纷选择流入香港金融市场。此前喧嚣一时的负面论调销声匿迹。因此,正如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早前所述,针对“软对抗”,需以“软实力”反制。这既要求社会对此类言论保持高度警惕,更需对此类抹黑污蔑言论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
从严执法加强教育
回望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发展历程,反中乱港势力曾多次利用“软对抗”手段,企图在香港与内地制造对立。例如,过去多个旨在增强香港与内地、尤其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联系的工程项目遭到蓄意抹黑。如今,西九龙高铁站与港珠澳大桥已成为连接大湾区的重要交通基建,市民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居民更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然而在当时,这些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基建,却被反中乱港势力以工程预算问题为切入点,污蔑为“大白象工程”,并肆意炒作类似的歪理,误导香港市民,加剧香港社会的撕裂分化。
因此,香港虽然已恢复稳定,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但仍须汲取经验,清醒认识“软对抗”的危害。贩卖反中乱港书籍、策划“独立书展”,更利用社交媒体不断放大影响,目的是要动摇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冲击社会各界对香港前景的预期,不利香港市民提升国家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软对抗”依然存在,而且暗流涌动,这进一步证明,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永远在路上。唯有坚决打击危害国安的言行,明确法律红线,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公众明辨是非,持续提升社会对“软对抗”的免疫力,才可巩固香港繁荣发展。
来源:文汇网 作者:陈克勤(立法会议员)
随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逐步完善,香港社会上的反中乱港行径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层出不穷的各类“软对抗”现象仍持续存在。近日香港《文汇报》揭露,在香港书展举行期间,有所谓“独立书店”在其他地方举办“独立书展”,出售鼓吹反中乱港政治信息的书籍,也有书店以隐晦方式展示并售卖含煽动仇恨内容的文化产品,企图分化社会、煽惑民心。对于明确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警方须严肃跟进调查、果断执法,社会各界亦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类“软对抗”,维护香港来之不易的安宁稳定。
“软对抗”蛊惑人心
事实上,这些“软对抗”手段多以虚假陈述、误导夸大为特征,通过发表煽动性、情绪化的言论和表达,蛊惑人心。
第一类是涉嫌虚假陈述的行为,意图煽动民众对国家及特区的不满情绪。此类行为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可进行规管,例如早前有人藉跨境器官移植议题造谣,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以及伪造城大教授堕轨身亡遗书等事件,均为典型的“软对抗”案例。
第二类则是针对香港社会各领域,通过夸大、煽动性言论动摇大众对香港社会信心的手段,这也是“软对抗”中较为隐蔽且棘手的类型。例如,早前受疫情及外部环境影响的香港金融市场,便出现所谓“香港金融中心遗址论”、“香港玩完论”等危言耸听的论述。别有用心者刻意把香港经济的起伏与香港国安法实施等议题进行扭曲解读,企图令公众对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产生误解。这也是“软对抗”的典型例子。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持续上升,众多海外资金与企业因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健特质,纷纷选择流入香港金融市场。此前喧嚣一时的负面论调销声匿迹。因此,正如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早前所述,针对“软对抗”,需以“软实力”反制。这既要求社会对此类言论保持高度警惕,更需对此类抹黑污蔑言论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