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折射经济发展活力图景

  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初步统计,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4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力度稳固。而分领域来看,从赋能科技创新、到提振内需消费,再到润泽民营企业,当下资金流的动向和变化,可作为观察金融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效能的窗口,更可折射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图景。

  “股债贷”联动赋能科技创新

  观察当下的资金流向,正有源源不断的“钱”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锦江”)的智能生产车间内,旧衣服、旧袜子经过脱色、融化、拉丝等10多个环节,“摇身一变”为全新的尼龙纱线。“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技术路线,但新材料的规模化生产需要新建全新生产线,多亏有建行的贷款支持。”公司总经理汪建根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给永荣锦江发放的供应链融资额已达1.7亿元。

  银行贷款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渠道。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多家银行上半年也从组织架构、产品体系、专属政策等多方面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比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动全行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优化方案落地,目前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已经扩容至11家分行和14家二级分行。浙商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迭代推出科技金融15大场景30大产品体系,以“善科陪伴计划”提供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精准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达8000亿元,更好发挥了政策牵引带动作用。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到1.7万亿元,是2024年末的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