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逐“新”提“智”
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量双双突破69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40%,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出口实现75.2%的增幅。
不止于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更藏在高效的生产节拍和持续焕新的科技中……这个夏天,记者赴一线调研,探寻产业发展的趋势,感受逐“新”提“智”的脉动。
创新涌现,激发产业活力
机械臂带动大大的“照相机”,环绕汽车车身仔细查看;漆面上难以察觉的微小瑕疵被精准捕捉并完成3D重建,同步在展示屏上显示。
7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这是我们自研的漆面缺陷检测与磨抛修复系统,通过AI计算成像及AI质检技术,外观缺陷检测精度可达0.15毫米,目前已实现深度应用。”公司研发工程师葛俊辉说。
让创新扎得更深,推动每个细节提质,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写照。
行走在汽车产业一线,这样的感受更为明显。
这里有AI对生产流程的赋能——
走进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生产自动化率达到100%;在长安数智工厂的总装车间内,机械臂和高节拍重载AGV协同配合,一辆辆不同颜色和配置的车辆依次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