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板”引领全面深改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随着近期科创板、创业板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资本市场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聚焦支持科技创新,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愈发明显。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本轮“两创板”改革直击科技企业“轻资产、长周期、高风险”痛点,旨在通过深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从近年国内外实践看,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指出,当前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不完善、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方面。证监会日前表示,要深入推进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断以改革优制度、增活力。

  近段时间,资本市场涉及“两创板”的改革正在密集落地。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预先审阅》等配套业务规则,旨在落实《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上交所表示,市场各方普遍认为本次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痛点难点问题,主动适应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有助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创业板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在市场的入口端,第三套上市标准已经正式启用,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日前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与此同时,为强化指数表征作用,深交所日前宣布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等。深交所表示,修订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79%,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企业权重占比74%,充分表征了创业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业内人士则普遍认为,本次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意义重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新一轮改革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为核心,精准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助力其突破融资瓶颈、跨越“死亡谷”。他指出,本轮“两创板”改革直击科技企业“轻资产、长周期、高风险”痛点,核心在于精准滴灌创新动能。这一方向凸显资本市场作为科技创新“试验田”的战略价值,推动金融资源向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集聚。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和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本质是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为硬科技、新赛道企业开辟融资“高速通道”。这一改革既契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也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让资金真正流向技术突破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