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理荒漠化:高原戈壁长出片片绿洲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的塔拉滩乾旱少雨,荒漠化率曾高达98.5%。近年来,海南州探索“光伏+生态+农牧业”,实现光伏治沙、板下富民。塔拉滩荒滩变绿洲,带动当地绿色发展。
从青海省西宁市市区向西南出发,穿过柳梢沟隧道,海拔骤然下降数百米。北侧是青海湖南麓的南山山脉,南侧是河卡山,“夹”出了中间的共和盆地。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盆地上,有个塔拉滩。刚一进入,只见成群的牛羊点缀在绿色的草毯之上,大片蓝色的光伏板向远处延伸。
塔拉滩乾旱少雨,年均蒸发量远高于年均降水量,荒漠化率曾高达98.5%。如今,塔拉滩的褐色已被蓝绿交织所替代。荒滩如何变绿洲?答案就在鳞次栉比的光伏板下。
荒滩建光伏,板下草青青
龙羊峡水库边,是光伏板连成的“海洋”。中午,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村民李启祥等人驱赶着羊群刚从生态牧场出来,羊群就跑到蓝色的光伏板下,时而低头啃食青草,时而往更远处跑去。
“这会儿太阳正晒,大部分羊群都躲在光伏板下吃草呢!这儿的草能吃到年底。”李启祥说。
“我们村以牧业为主,放羊的人多。过去,近处的草不够羊吃,只能往远处跑。后来远处的草也不够了,晚上还得补喂饲料,草场租金、饲料成本又增加不少。”李启祥说,因为天然草场距离远、养殖成本变高,家里的牛羊一度仅剩20多只,“为啥跑那么远?周围全是沙地。春天刮大风,5米外看不清楚人。白天风沙刮起来,天都是灰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