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伊朗空袭暴露出的特朗普几项真相
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之后,伊朗虽向美军基地发射了导弹,但并未取得显着成果。未来,伊朗可能像以往一样发动恐怖袭击或网络攻击,但此次事态演变为更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由于哈马斯和真主党在以色列的攻击中遭到重创,伊朗难以指望它们提供援助。伊朗或许会尝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这很可能会反过来扼住其出口命脉,给本已困难重重的经济带来致命打击。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很可能流于表面,难有实际行动。
此次事件让世界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有了几项新的认识。首先,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强硬程度远超预期。在“MAGA”阵营中存在多个派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以反移民和反“觉醒文化”(Woke)运动着称的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
外交政策方面,一派是以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和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为代表的亲以色列强硬派,另一派则是反对对外干预的国家情报总监(DNI)图尔西·加巴德和保守派评论员塔克·卡尔森。处于中间立场的有副总统JD·万斯、国防部政策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以及特朗普的智囊史蒂夫·班农。
他们普遍反对美国介入中东和欧洲事务,但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这些派系自认为代表特朗普的立场,但此次伊朗空袭事件使特朗普站在了是否清除反干预派的十字路口。他已公开批评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纽约时报》也报导了其可能被撤换的消息。如今,世界已意识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外交路线与孤立主义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