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捷恐成最废捷运线?基市:发展多元财源

基隆捷运第一阶段(南港-八堵)计划路线图。(照片:基隆市政府交通处网站)

  中评社台北6月30日电/串连北北基的基隆捷运,新北保长坑至基隆八堵的7座车站,细部设计标案7月评选。台湾民众党基隆市党部荣誉主委林毓峯29日在脸书发文指出,基隆捷运一旦通车,恐成为“最废捷运线”,基隆市政府将无力负担后续经营。基隆市政府今天表示,基捷的兴建非以营利为目标,并将发展多元财源。

  林毓峯表示,基隆捷运一旦通车,初期运量绝对成问题,保守估计日均不到3万人次,捷运站周边商场也无法成形,更何况第1阶段只通到八堵,根本没进市区。基隆市政府接手后开始负担经营、维护成本,恐怕成为财政沉重负担。

  林毓峯说,基隆捷运规划之初之所以饱受批评,除了路线“很像台铁”,连正在兴建中的捷运汐东线,部分路段也和基隆捷运重迭,引发效益质疑。他认为,“快捷公车捷运化”才是把钱花在刀口的作法,对基隆通勤族更有利。

  基隆市政府交通处今天透过新闻稿指出,基隆捷运计划目标是为了满足基隆通勤捷运化需求,并舒缓台铁树林至南港间瓶颈路段负荷,配合站区开发,带动基隆河谷廊带产业发展,并提供舒适、便利、低碳优质的公共运具,基隆捷运的兴建并非以营利为目标。

  交通处表示,兴建捷运属高成本的公共运输系统,仅靠票箱收入无法支应营运成本,仍须仰赖场站广告、商业租金、联合开发与其他多元营收支撑。台湾各地捷运系统也多透过政府补助、附属事业收入与联合开发收益支撑营运成本。

  交通处指出,参考台湾捷运系统运量多于通车后逐步成长,以台中捷运绿线为例,自2021年通车起,透过公车转乘优惠、无缝接轨交通系统与车站周边都市计划,日均运量由初期不到2万人次,稳定成长至去年已超过4万人次。

  交通处指出,高雄捷运也自初期低运量出发,透过整合红橘主线与轻轨、推动观光票种与大型活动输运,至去年整体日运量已突破20万人次,显示捷运运量可配合路网的成长与大众运输相关政策的辅助逐步成长。

  市府指出,未来将比照其他县市经验,另发展多元财源与强化基隆捷运沿基隆河谷廊带及周边区域产业开发,让基隆捷运建设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