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中欧班列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

李国强(视频截图)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张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日前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未来’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3”上表示,近12年来,中欧班列积累了大量的势能,正在从产生形成期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中欧班列唤醒和揭开了亚洲大陆陆路交通的新篇章,已经是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成为亚欧之间新的物流通道。
  
  李国强认为,中欧班列进入了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从三方面观察:

  第一,中欧班列形成了新势能,进入了新阶段。“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事物发展皆具有一个产生、成长和计划的阶段性,事物达到了一定量以后,就会引起质变,从运行规模、功能作用上来看,近12年来,中欧班列积累了大量的势能,正在从产生形成期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经过多年合作,“一带一路”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目前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初步形成西、中、东三条中欧班列运输通道,中欧班列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是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通道。

  李国强表示,根据有关资料测算,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19日首次开行以来,到2022年底累计开行量将达到6.2万列以上,货值累计3200亿美元以上,运输货物品类达到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并且火爆到已经出现缺厢提价的现象了。从运输的经济性上来看,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划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基本形成了对亚洲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亚欧大陆全球供应链的变革。从收益上来看,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22年已经达到了9%以上。   李国强说,从功能上来看:一是中欧班列唤醒和揭开了亚洲大陆陆路交通的新篇章,已经是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成为亚欧之间新的物流通道,把亚欧大陆更高效地接入了全球物流网络,从而弥补了现有海运体系的短板和不足,增强了亚欧陆上通道,提高了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二是中欧班列伴随“一带一路”成长壮大,又为“一带一路”贡献增添活力和动力,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东西双向互信,陆路内外联动的国际贸易新通道,打造我国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培育形成了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融合发展。三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多边贸易体系遭受严重损害的国际动荡形势下,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四是中欧班列创新运贸一体化,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调整销售模式,拓宽营销渠道,优化专项活动等等,丰富了国内市场的商品供应,有利于扩大消费。

  李国强表示,第二,中欧班列迅猛发展,规模壮大,形成了新价值、新机遇、新动能。中欧班列由于具有相当的规模,它逐步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成长为一张开放的网络,紧密了亚欧大陆的陆路联系,显现出了新价值、新优势、新动能,在引导产业集聚上将显现出更多的使命和综合功能,其意义重大:
 
  一是中欧班列连接了不同市场,使世界经贸和物流活动发生了变化,将带动更多区域、更多产业的加入,沿线国家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受益,将进一步催生亚欧产业新版图,形成亚欧产业新高地。二是中欧班列规模的壮大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客观上形成了规模效应,标志着它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加强,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增大,将催生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金融等经济活动的新模式,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于国内来说,中欧班列发展速度快,规模大,高增长率,对其他产业的极大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结构转化的新方向,新动能,对经济技术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和功能,并将带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李国强表示,第三,新阶段、新势能、新要求,需要新部署。一是树立中欧班列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推动其一体化发展,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发,大力提升口岸和通道有效通过能力、运行效率和品质,加强中欧班列集采中心、自贸港、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形成配套的城市区域基础设施网络,朝着网城一体化,港城港产一体化发展,要不断提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额,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要把中欧班列的发展潜力充分地融入其中。二是随着中欧班列运营的迅速扩大,高度重视与中欧班列、现代物流为载体,把“一带一路”的五通一体化融入中欧班列。三是要制定中欧班列建设发展新规划,实现制度性创新。中欧班列发展新阶段,对原有的工作状态和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研究中欧班列整合优化发展的新问题,在政府、市场的共同配合下,实现中欧班列与经贸增长、金融投入、人文合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李国强(视频截图)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张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日前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未来’人大重阳·迎春论坛2023”上表示,近12年来,中欧班列积累了大量的势能,正在从产生形成期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中欧班列唤醒和揭开了亚洲大陆陆路交通的新篇章,已经是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成为亚欧之间新的物流通道。
  
  李国强认为,中欧班列进入了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从三方面观察:

  第一,中欧班列形成了新势能,进入了新阶段。“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事物发展皆具有一个产生、成长和计划的阶段性,事物达到了一定量以后,就会引起质变,从运行规模、功能作用上来看,近12年来,中欧班列积累了大量的势能,正在从产生形成期进入成长起飞、高质量发展期。经过多年合作,“一带一路”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目前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初步形成西、中、东三条中欧班列运输通道,中欧班列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是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通道。

  李国强表示,根据有关资料测算,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19日首次开行以来,到2022年底累计开行量将达到6.2万列以上,货值累计3200亿美元以上,运输货物品类达到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并且火爆到已经出现缺厢提价的现象了。从运输的经济性上来看,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划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基本形成了对亚洲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亚欧大陆全球供应链的变革。从收益上来看,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22年已经达到了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