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建议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定为6%或以上

贾康(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张爽)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要创始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3%左右,因此,2023年同比增长速度至少可以看高到6%。他建议,2023年中国经济引导性目标应该给出6%、6%左右或以上的量值。如果今年的经济增速能达到7%,2022年、2023年两年复合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是5%出头,还没有达到2020年、2021年的水平。

  贾康表示,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运行速度重心的下降是从2011年以后开始,经济下行的过程到2022年没有完结,而且2022年还更有沉重感。现在我们要引领“新常态”,争取转换为“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在中高速区间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过程,高质量的升级发展当然也不能离开保证速度的诉求。

  贾康表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到2022年至少面临四重下行压力:一是客观为主的阶段转换,中国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须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要牺牲一些速度,追求高质量;二是中美关系交恶,贸易战加上外交战、金融战、科技战以及军事方面可能擦枪走火的风险;三是疫情;四是在2021年下半年时,非常明显出现了“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
 
  贾康认为,现在我们要特别注重中央给出的非常清晰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建设路线,抓住“发展是硬道理”,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使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

  至于什么是“合理区间”,贾康认为,习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十四五”和2035远景规划目标说明里非常清晰地说,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有不少的地方、部门提出建议,应该在这样的文件里写入未来15年我们经济发展最代表性的指标量值。总书记说,写作组经过认真的测算和研究,认为我们很有希望在“十四五”末期使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现行标准的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指的是门槛水平),这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意义当然非常重大。在全球统计现象认为这道坎非常难跨过的情况下,中国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14亿人口大国推到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水平,具体量值是人均国民收入要接近1.3万美元。后面紧跟着一句话说:很有希望在2035年也就是中央说的新的两步走,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点上,经济总量或折为人均的GDP比2020年全面小康之年再翻一番。如果测算下来,15年再翻一番,人均当然要有人口规模的预判,这很清晰,中国的人口规模很可能今年就是顶点。   贾康表示,在这个假设条件之下,学者推算出来,15年间,中国经济至少需要4.9%的年均增长速度,才能达到总书记所说的结果。或者粗线条说一点,接近5%的速度量值,在高质量的前提之下,这个速度量值的保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带有经济意义,也带有现代化全局而言的经济、社会、政治综合的意义。

  贾康表示,202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要能够改变一路下行的曲线,把2022年预估3%的经济增长的低点明显抬上去。今年两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给出经济工作的指导之后,我们应该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把经济景气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往上托。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贾康认为,可以比照2022年和2021年中国指标之比。2020年大疫之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经过努力祗有2.3%,非常时期2.3%来之不易,是当年全球唯一一个经济体正增长的案例。2021年同比增长速度8.1%,前不久统计局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调整,达到了8.4%。2020年和2021年两年,最可比的速度是两年复合增长速度,是5.3%。5.3%的速度仍然明显低于2019年6.1%的速度,这是疫情的影响造成的。

  贾康说,202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3%左右。因此,2023年同比增长速度至少可以看高到6%。他建议,2023年中国经济引导性目标应该给出6%或6%左右或以上的量值。如果今年能达到7%,两年复合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是5%出头,还没有达到2020年、2021年速度的水平。这样的结果是过渡性的,是来之不易的。后续我们可以趁势把潜在增长率经济6%的水平体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就是在“十四五”后面两年,我们要更好地贯彻中央指导方针,调动一切潜力和活力,把增长速度达到年均5.5%-6%区间,

  贾康认为,这样的区间努力很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前面的高速度一路下行,已经不可能再往前简单地比照,往后15年年均增长速度要接近5%。各国的经验都表明,前面的基数越高,增长速度的重心越可能往下调整,中国也不可能摆脱这样的经验规律。“十五五”期间经济速度重心往下落,争取不要落到5%以下,比如5%-5.5%是我们的目标区间。“十六五”速度会继续往下落,要争取不要击穿4.5%的量值水平,这样就可以满足15年算总账,年均增长速度接近5%。

贾康(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张爽)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要创始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3%左右,因此,2023年同比增长速度至少可以看高到6%。他建议,2023年中国经济引导性目标应该给出6%、6%左右或以上的量值。如果今年的经济增速能达到7%,2022年、2023年两年复合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是5%出头,还没有达到2020年、2021年的水平。

  贾康表示,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运行速度重心的下降是从2011年以后开始,经济下行的过程到2022年没有完结,而且2022年还更有沉重感。现在我们要引领“新常态”,争取转换为“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在中高速区间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过程,高质量的升级发展当然也不能离开保证速度的诉求。

  贾康表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到2022年至少面临四重下行压力:一是客观为主的阶段转换,中国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须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要牺牲一些速度,追求高质量;二是中美关系交恶,贸易战加上外交战、金融战、科技战以及军事方面可能擦枪走火的风险;三是疫情;四是在2021年下半年时,非常明显出现了“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
 
  贾康认为,现在我们要特别注重中央给出的非常清晰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建设路线,抓住“发展是硬道理”,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使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

  至于什么是“合理区间”,贾康认为,习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十四五”和2035远景规划目标说明里非常清晰地说,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有不少的地方、部门提出建议,应该在这样的文件里写入未来15年我们经济发展最代表性的指标量值。总书记说,写作组经过认真的测算和研究,认为我们很有希望在“十四五”末期使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现行标准的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指的是门槛水平),这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意义当然非常重大。在全球统计现象认为这道坎非常难跨过的情况下,中国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14亿人口大国推到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水平,具体量值是人均国民收入要接近1.3万美元。后面紧跟着一句话说:很有希望在2035年也就是中央说的新的两步走,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点上,经济总量或折为人均的GDP比2020年全面小康之年再翻一番。如果测算下来,15年再翻一番,人均当然要有人口规模的预判,这很清晰,中国的人口规模很可能今年就是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