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奎博语中评:让两岸年轻世代开始承担责任

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马英九基金会董事黄奎博。(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记者 郑羿菲)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5所大陆高校师生37人将于15日访台交流。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马英九基金会董事黄奎博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马英九在3月底带台生访陆、7月邀陆生访台,让两岸下一代年轻世代开始承担未来的部分责任,提早认识对方、增进互信,对两岸关系发展有较好的正面作用。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拟于7月15日至23日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大学36名师生抵台交流。在台期间,将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

  黄奎博说,陆生访台交流的画面震撼力,并不是几个政客嘴巴上胡言乱语就能掩盖过去的,此次陆生访台会是一个起头,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一定还会有其他团体陆续做两岸青年交流。

  黄奎博为美国马利兰大学政府与政治系博士,历任“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台湾民主基金会”兼职副执行长、陆委会谘询委员、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现为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黄奎博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在疫情前,两岸青年交流其实满多的,有些会有比较明显的政治意图,有些则流于观光形式,有些则是比较深度的交流,如感受生活制度差异、座谈等,此次马英九基金会邀30多位陆生访台是属于深度交流,包括到台大、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校交流,也会去体验台湾工艺之美,当然也有去花莲参访奇特地形、原住民文化等偏向观光的行程。

  黄奎博说,马英九在3月底带台生访陆、7月邀陆生访台,有促进两岸未来共荣共存的味道,让两岸的下一代年轻世代开始去承担部分的责任,毕竟两岸的未来都是属于年轻学子的,不应该被政治所限制,导致没办法更进一步认识彼此。

  黄奎博认为,两岸的年轻人面临着两岸的未来,应该受我们这一批较年长、握有资源的人的帮助,提早去认识对方、增进互信,对两岸关系来说,才可能有比较好的正向发展。

  黄奎博指出,这样的两岸青年交流,也比较能把事实呈现在双方的眼前,如生活制度、发展程度、风俗民情等差异,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比较深,有时候也能把两岸人民之间的一些疑点、疑惑化解掉,更有助于让两岸交流效果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理解。   黄奎博表示,这样的两岸青年交流,可以暂时抛开政治上的歧异,一起坐下来对话、参访,这个画面的震撼力并不是几个政客嘴巴上胡言乱语就能掩盖过去的,相信这种两岸青年交流,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这边一定还会有其他团体会做,就他所知,台湾部分大学的青年学术交流团也已开始在做,当然,这也包括了一些招生的因素。

  黄奎博话锋一转说,不过台湾接下来马上就要进入大选白热化,两岸关系的和缓,或民间交流是民众引颈期盼的话,对民进党目前的两岸政策走向就会比较不利,他认为民间对两岸交流的期望会有,且可能逐渐越来越高。

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马英九基金会董事黄奎博。(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记者 郑羿菲)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5所大陆高校师生37人将于15日访台交流。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马英九基金会董事黄奎博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马英九在3月底带台生访陆、7月邀陆生访台,让两岸下一代年轻世代开始承担未来的部分责任,提早认识对方、增进互信,对两岸关系发展有较好的正面作用。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拟于7月15日至23日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大学36名师生抵台交流。在台期间,将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

  黄奎博说,陆生访台交流的画面震撼力,并不是几个政客嘴巴上胡言乱语就能掩盖过去的,此次陆生访台会是一个起头,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一定还会有其他团体陆续做两岸青年交流。

  黄奎博为美国马利兰大学政府与政治系博士,历任“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台湾民主基金会”兼职副执行长、陆委会谘询委员、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现为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