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G7峰会 分裂的西方阵营
中评社北京6月18日电/据大公网报导,今年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被外界称为“最尴尬”的峰会。在会场外,举行会议的卡尔加里市,有加拿大民众抗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吞并加拿大;在会场内,与会各方更是争吵不断,未能就贸易谈判取得突破。叠加以伊冲突升级,特朗普不但提前结束行程,更拒绝签署G7拟就呼吁以伊冲突降级的联合声明。这意味着,G7峰会陷入深度困境,令它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西方俱乐部。
虚有其表的西方俱乐部
今次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次亮相G7舞台,当俄乌冲突与中东战火交织成新的地缘政治风暴眼,当中国强调“挑动冲突对抗和阵营对立,这种做法逆时代潮流,不得人心,注定不会得逞。”向G7峰会发出警告,这场峰会已经变成全球笑话。
G7诞生于冷战时期的西方经济协调需求,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封闭式俱乐部”维护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秩序。然而,2025年的峰会却彻底撕开了这一逻辑的虚伪面纱。特朗普成为压垮G7“共识幻觉”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已经摧毁了G7的多边主义框架,这样的G7峰会自然失去了灵魂,徒留一副形式主义的躯壳。因此,这个西方俱乐部可以说是虚有其表。
尽管如此,特朗普总统还是不忘给本届峰会“补刀”。一方面,特朗普继续强调发出吞并加拿大为“第51州”的言论,对东道主加拿大进行羞辱;另一方面在峰会前夕将钢铝关税上调至50%。特朗普不加掩饰的单边主义行为,让G7其他成员陷入尴尬境地。它们既要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又无法容忍其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破坏。
G7领导人在全体会议中,未能就贸易谈判取得突破,不论是加美、日美还是欧美,均因为双方理念不同等因素,而未能在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G7成员的矛盾已从经济领域蔓延至安全议题。在俄乌冲突上,欧洲国家急切呼吁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而美国则将冲突视为削弱俄罗斯的长期战略工具;在中东局势上,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引发日本罕见强硬表态,而特朗普却高调称赞以色列“做得好”,同时鼓吹以伊应“达成协议”。这使得G7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成为加剧冲突的推手。德国总理默茨无奈慨叹:“我们无法就如何阻止中东战争升级达成一致,这本身就是对G7存在意义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