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物流车的技术与应用

5G和车与万物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无人驾驶物流车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持。(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6月5日电/大公报报导,据外资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袁渊分析说,无人驾驶物流车,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产物,是一类具备高度自动化驾驶功能、专门服务于物流运输环节的运载工具。相较于传统道路车辆,其在车辆结构、控制系统及应用场景适配性上存在显着差异。

  从载重能力和应用场景维度划分,无人驾驶物流车主要涵盖重型运载工具、小微型运载工具以及微型配送机器人。重型运载工具常见于港口、干线物流等场景,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的货物运输任务;小微型运载工具则活跃在城市物流配送站点间、半封闭或封闭园区内,负责中短距离的货物转运;微型配送机器人多用于室内或“最后一公里”配送场景,实现精准到户的货物投递。

  产业链各环节特征

  无人驾驶物流车产业链呈现出复杂性与技术集成性,由上游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整车制造与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场景三大环节构成。

  上游环节作为产业基石,聚焦于为无人驾驶物流车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与关键零部件。传感器技术是其中关键要素,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光的时间来构建高精度的三维环境模型,为车辆提供精准的距离感知;摄像头则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捕捉车辆周围的视觉信息,识别道路标识、障碍物及其他交通参与者;毫米波雷达基于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测量,尤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芯片与算法同样不可或缺,高性能计算芯片负责处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运行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实现车辆的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核心功能。

  中游环节主要承担整车制造与系统集成重任。整车制造商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设计并制造适配的车辆平台,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性能、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集成商则将各类传感器、芯片、算法及线控底盘等关键部件进行整合与调试,构建完整的无人驾驶物流车系统,使其各部件协同工作,实现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运输功能。

  下游环节侧重于将无人驾驶物流车推向实际应用场景,并提供配套的运营服务。应用场景涵盖封闭/半封闭场景与开放道路场景两大类型。在场景中,如仓储园区、工业厂区、港口等,由于环境相对可控,交通状况较为简单,无人驾驶物流车能够实现常态化运营,有效提升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运营服务则包括车辆的调度管理、远程监控、维护保养以及数据分析等,通过智能化的运营手段,确保无人驾驶物流车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