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后 世界各国也想对美国硬起来

  中评社香港5月19日电/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关税休战谈判中所展现的强硬立场,使一些国家相信,它们需要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巨亨网报导,一周前达成的暂停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注定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特朗普愿意大幅削减先前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这令从韩国到欧盟的各国政府感到意外,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些政府都坚持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而不是对其关税进行报复。

  在中国强硬的谈判策略为其赢得有利的(尽管是暂时的)协议之后,采取更外交和更迅速方式的国家开始质疑这是否是正确的道路。

  原美国贸易官员、现为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奥尔森(Stephen Olson)说:“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很多国家观察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到结论,认为特朗普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度强硬的手段。”

  目前加征关税暂时维持在10%,若在90天的缓冲期于7月结束前未能签署协议或获得延期,更高的特定税率将会生效。

  虽然官员们不愿公开表现出态度强硬的迹象,但有迹象显示,尤其是来自较大国家的讯号,他们已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筹码比先前预期的还多,因此能够承担放慢谈判进度的代价。

  特朗普本人上周表示,在90天宽限期过半之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大约150个寻求协议的国家达成交易。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周内单方面实施较高的关税税率。

  BCA Research的GeoMacro首席策略师Marko Papic表示:“许多国家可能会向中国学习,与特朗普总统谈判的正确方式是立场坚定、保持冷静,迫使他屈服。

  日本贸易官员预定本周前往华盛顿访问。日本贸易大臣武藤容治上周缺席了在邻近的韩国举行的区域会议,而该会议由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出席。   负责日本关税特别小组的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本月稍早表示,希望能在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但最近的日本媒体报导指出,协议更可能在7月、参议院选举前达成。

  东京的决策者们或许开始认为,与其为了迅速结束谈判而做出重大让步,不如花更多时间来处理。

  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莉西亚·贾西亚·赫雷罗表示,排队的每个人都在想:“那我一直排队是为了什么?”

  他直言,“这项协议让中国插队,且对美国也没有明显的好处,对其他正在观察的国家来说是双重打击。”

  彭博引述瞭解欧盟讨论情况的人士报导,布鲁塞尔官员认为,美中关税声明将保留高额关税,并在多个方面进行限制。

  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在谈判中取得的进展微乎其微,而且在为期90天的缓期谈判期间,双方也没有达成明确的最终协议,这表明特朗普继续加大对北京的压力的意愿十分有限。

  欧洲执行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官员认为,“贸易格局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且目前为止达成的协议尚未完全解决当前的情势。”他指的是中美关税休战以及几天前公布的英美协议框架。

  在拉丁美洲,开发中国家一方面希望保有中国的投资,同时也维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机会,面对中美两大强权对峙,各国领导人正努力在其中谨慎拿捏平衡。

  巴西总统鲁拉先前曾表示,谈判应先于报复。他于周三淡化了外界对深化与中国关系可能引发美方负面反应的担忧。这是在他对北京进行国是访问,并签署了超过30项协议之后的表态。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上周也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哥伦比亚的贸易和投资,尽管哥伦比亚最高外交官强调美国仍然是哥伦比亚的主要盟友。

  美中协议也可能向各国表明,特朗普政府无法免受关税造成的美国经济逆风的压力。   野村控股全球市场研究主管Robert Subbaraman表示,美国所承受的经济痛苦来得更快且更全面,这项协议可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对此现实的认可。

  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Bert Hofman表示,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对美国贸易依赖程度有限的国家才有可能采取行动。

  他强调:“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是相当危险的。”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加拿大。牛津经济研究院上周表示,加拿大已实际上暂停对美国商品征收几乎所有关税。然而,加拿大财政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尚潘在周末提出反驳,表示政府仍对数千亿美元的美国商品维持25%的报复性关税。

  他在周六的社群媒体贴文中表示,加拿大在三月实施的反制关税中有70%仍然有效。他指出,政府“出于公共健康与安全考量,暂时且公开地暂停了某些项目的关税”。   中评社香港5月19日电/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关税休战谈判中所展现的强硬立场,使一些国家相信,它们需要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巨亨网报导,一周前达成的暂停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注定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特朗普愿意大幅削减先前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这令从韩国到欧盟的各国政府感到意外,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些政府都坚持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而不是对其关税进行报复。

  在中国强硬的谈判策略为其赢得有利的(尽管是暂时的)协议之后,采取更外交和更迅速方式的国家开始质疑这是否是正确的道路。

  原美国贸易官员、现为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奥尔森(Stephen Olson)说:“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很多国家观察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到结论,认为特朗普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度强硬的手段。”

  目前加征关税暂时维持在10%,若在90天的缓冲期于7月结束前未能签署协议或获得延期,更高的特定税率将会生效。

  虽然官员们不愿公开表现出态度强硬的迹象,但有迹象显示,尤其是来自较大国家的讯号,他们已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筹码比先前预期的还多,因此能够承担放慢谈判进度的代价。

  特朗普本人上周表示,在90天宽限期过半之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大约150个寻求协议的国家达成交易。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周内单方面实施较高的关税税率。

  BCA Research的GeoMacro首席策略师Marko Papic表示:“许多国家可能会向中国学习,与特朗普总统谈判的正确方式是立场坚定、保持冷静,迫使他屈服。

  日本贸易官员预定本周前往华盛顿访问。日本贸易大臣武藤容治上周缺席了在邻近的韩国举行的区域会议,而该会议由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