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路径

  中评社╱题: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路径 作者:林子荣(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陈浩宇(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复俊(厦门),通讯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港澳台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中国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悠久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引导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增强港澳台同胞的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当前,囿于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内地)在意识形态、规则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受分裂势力及其行径影响,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应进一步强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嵌式发展;进一步强化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以更大力度破除准入壁垒、打通融合堵点,拉近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内地)各族同胞的情感距离;进一步强化文化上的兼收幷蓄,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港澳台地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史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提出“四个坚定”,即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延伸至港澳台工作领域。这对于做好新时代港澳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港澳台同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共同开拓中国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悠久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中融聚而成的民族实体。①这一概念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港澳台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港澳台同胞是有为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港澳台同胞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共同维护了国家统一。中华各民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中国的锦绣河山。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出土的商代玉制礼器及周代青铜礼器,反映中原地区的礼制及文化在商周时期便已传到香港。澳门出土的彩陶、玉器、石斧等文物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活动。在秦朝时,港澳地区便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中国人也最早开发治理了台湾,170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临海水土志》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②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从17世纪开始,中国人开发台湾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元朝开始,中国历代政府便先后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港澳台同胞不仅是中国辽阔疆域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辽阔疆域的守护者。近代以来,港澳台同胞反抗殖民压迫,维护领土主权,追求国家统一,有力维护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其二,港澳台地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民族在共创中华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共同而持久的历史记忆。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各民族集体记忆通过接触和交融而最终整合而成的所有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时空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因为有各民族共享的历史记忆才得以被普遍认同。因此,共同历史记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对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内地)各族同胞在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共同塑造了各民族共享的整体记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中华儿女秉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开发、建设港澳台地区,记载着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内地)同胞共同反抗外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记载着港澳台同胞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幷且作出独特而重要贡献,也记载着“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以及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港澳台地区的历史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从根本上说其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开疆拓土、繁衍生息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开枝散叶、播迁发展的历史,也是港澳台地区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港澳台同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传播者、开拓者。中华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和互鉴融通,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夯实了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港澳台地区虽然都曾长期遭受外国殖民统治,但是在民族浩劫与殖民高压下,港澳台同胞仍坚守民族立场,赓续中华文脉,幷且搭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港澳地区与广东同属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粤剧粤曲粤语粤菜在港澳地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岭南传统建筑广泛散落在港澳地区的街头巷陌。与此同时,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通过港澳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文化也通过港澳走向世界。在台湾地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枝繁叶茂,熔铸在台湾同胞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之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使台湾同胞在面对不同民族和文化时能够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博采众长、兼收幷蓄,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其四,港澳台同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力量之一。面对近代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港澳台同胞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从根本上被激发了。广大港澳台同胞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抗战期间,港澳同胞积极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多次组织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军需品和药品,慰问前线将士,医治伤员,赈济难民,营救爱国民主人士,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甲午战争失败后割台消息传到台湾,全台军民激于义愤,万众一心,奋起抵抗,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决心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同胞从未停止过反抗侵略的斗争,涌现了一大批抗日志士,包括被称为“客家三杰”的吴汤兴、姜绍祖、徐骧以及被称为“闽南三猛”的简大狮、林少猫、柯铁虎等,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气节。港澳台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都是培育、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的主体力量,幷且将其深深融入自身的血液和灵魂。

  二、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历史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即对中华民族的最高认同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③当前,引导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有助于增强港澳台同胞的使命感。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历史使命。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一就是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清“台独”“港独”等分裂势力及其分裂行径的极端危害性、破坏性,坚守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分子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二就是增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民族复兴与港澳台地区的前途、港澳台同胞的福祉紧密相连,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其三就是增强文化使命感,肩负起继承、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责任,做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传承人”。

  二是有助于增强港澳台同胞的归属感。首先,民族意识的核心是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④中华民族是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大陆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引导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强化港澳台同胞对于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认同。其次,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本质,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引导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强化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抵制文化虚无主义,进一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最后,政治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属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国族一体的理论。⑤因此,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意味着具有国家认同意识,承认“中国人”的身份,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是有助于增强港澳台同胞的荣誉感。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帮助各族同胞寻找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历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值得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幷且加以继承和发扬。因此,港澳台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就是要深入瞭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脉络、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唤醒共同历史记忆,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就是要瞭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显着成就,特别是“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美好前景,增强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