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小“赛” 跨世代棋遇记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周五晚上,这间国货公司的一隅,架起了数张四方枱,红黑棋子摆好阵势,计时器、分牌放一旁,各路棋手手执cue棍(棋杆)“进场”……

  60、70年代的香港,康乐棋风靡一时,学校、社区中心,甚或街头巷尾均见其踪影,是那年头陪伴孩子成长的“恩物”。时至今日,已长大成人的一众棋手,重拾cue棍,举办康乐棋公开比赛,定规则、定赛制,让康乐棋从回忆中再次“活”起来。大公生活频道香港特色小“赛”第二集,小编带大家参加香港康乐棋联赛,感受跨世代的棋乐无穷。

  规范化 完善赛制传承下去

  “以前喜欢怎样打便怎样打……”康乐棋昔日被称为“平民桌球”,玩法很是随意,没有统一的规则。2018年,裕华国货开始举行康乐棋比赛“复刻情怀”,全港“棋手”再次集合。昔日的社区童乐,今日仍有捧场客,“当年第一届报名首日只有两、三人,我们以为办不成了,怎知第二天有二百多人,原来还有很多人想打。”裕华国货业务部副经理陈锦明(飞哥)细述办比赛的过程仍然雀跃,“我们每届赛事都会加入新元素,赛制也不断完善。来届希望可以在学校推广,让更多年轻人认识。”

  赛事委员会总监Johnny读大学时已有参加校内比赛,“当裕华每年都举行大赛,是公认较专业的赛事,其他团体办比赛也参考我们的赛制……我觉得这是一大进步,让这项运动愈来愈规范化。”

  父子档 棋盘上留下的回忆

  与“电子奶嘴”为伴的一代,对康乐棋这种昔日的“潮流玩意”或感陌生,但12岁的Bill站在四方枱前对战一众叔叔哥哥,却一点也不怯场,“我喜欢‘入棋’的声音。”“POP”一声,Bill随即示范了,爸爸JC在旁笑说“就是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