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节6月起举行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

现场大合影(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记者 段晓鲁)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策划的“中华文化节2025”将于六月至九月举行,其间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延伸活动、电影放映、展览,以及社区和校园活动,并邀得多个内地顶尖艺团和艺术家来港演出并进行文化交流。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总经理倪淑仪表示,文化节让广大市民和旅客有更多机会欣赏各具特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项目,并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市民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传承、转化和发展。今年的中华文化节将举办超过280场活动,参与中华文化节的本地、内地与海外艺术家多达3000位。

  倪淑仪表示,今年的中华文化节的主题是“文字”,中国文字的雏形是在6000年前已经形成,自秦朝统一文字以来,文字对与文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不单是促进中华文化的诞生与传播,同时亦影响了民族的思想与价值观,文字、文学、表演艺术可谓相辅相成。今年的开幕节目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制作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由国际著名编舞与视觉艺术家沈伟执导,是一部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当代艺术语言和审美理念紧密结合的创新作品。

  据瞭解,“中国戏曲节”是“中华文化节”的重要一环,今年精选六台高水平节目,涵盖京剧、越调、秦腔、越剧、粤剧和昆剧。戏曲节头炮开幕节目为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讲述五代十国末期吴越王钱弘俶尊奉正朔、自献封疆的历史故事,表达以民为贵,追求和平安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主题,立意深远。还有多个著名剧团及艺术家的精彩节目,包括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西安演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和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并云集多名中国戏剧梅花奬得主,包括著名京剧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越调传承人申小梅、秦腔艺术家窦凤琴、谭建勋、屈巧哲、王新仓、齐爱云和张涛、以及越剧名家吴凤花、吴素英和陈飞等。
 
  今年戏曲节选演多个取材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经典剧目,其中由粤剧名伶阮兆辉担任艺术总监的《三气周瑜》和《长阪坡》,集合本港梨园老中青三代演员倾力演出。京剧经典剧目《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越调正装戏《收姜维》和秦腔传统大戏《回荆州》亦会先后登场,带一众戏迷回到三国群雄争霸之时。戏曲节期间亦会举办多项免费延伸活动,包括艺人谈、大师班、讲座、后台导赏活动、示范演出和展览,让大众有机会深入瞭解戏曲文化。

  西安是本届“中华文化节”的焦点城市,这座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保留大量秦、汉、唐等朝代的珍贵历史文物。文化节将西安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秦腔”带到香港,由西安演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团优秀演员演出经典名剧《周仁回府》,以宽音大嗓传承忠义精神。其他精彩节目包括由香港历史博物馆与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联合筹划的“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天下一统—陜西秦汉文明展”将展出当地珍贵的出土文物,而康文署与紫荆文化集团合办的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和康文署音乐事务处的《西安鼓乐》展览,亦将带领观众感受当地文化,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除了舞台演出,文化节期间亦会举办多项电影节目。“秦汉文脉影里寻”精选八部以秦、汉两代为背景的香港电影,并以冼杞然导演的《西楚霸王》(1994)(4K数码版)揭开序幕,而“粤剧电影欣赏:关羽传奇”放映的五部粤剧电影中则有难得一见的彩色片《关公千里送嫂》(1957)。戏曲节的“戏曲电影欣赏”以“三国戏”为主题,推介五十至八十年代多出经典戏曲电影。杨凡导演新作《过年》(2024)将作香港首映,此纪录片展现中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在二○一二年春节除夕前与杨凡畅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