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工复合体的崛起:特朗普政府科技战略演变与全球影响
中评社╱题:“科工复合体的崛起:特朗普政府科技战略演变与全球影响” 作者:刘典(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杨博(北京),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科研助理;鲁汇智(上海),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
【摘要】2025年1月15日,拜登在其告别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政府“权力危险集中”的担忧,幷且对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形成“科工复合体”发出严重警告。当前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伴随着特朗普上台履行政治承诺,废除拜登的人工智能行政令幷且同OpenAI、软银、甲骨文开启“星际之门计划”,同时于1月23日再次启动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这些行动正不断加快美国政府内部科工复合体的演进。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发起的科技竞争,实现了从“贸易限制”向“创新抑制”的战略转变,与此同时,一个带有鲜明特点的“科工复合体”正从“军工复合体”演化形成。与传统的“军工复合体”以企业和个人利益为核心不同,在“科工复合体”内,国家利益是驱动力,形成了由白宫、国会和科技企业共同主导的协作机制。这种结构赋予了复合体一种超越单纯经济动机的战略视野,使得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随着特朗普加强了与硅谷科技领袖之间的联系,如埃隆·马斯克、雅各布·赫尔伯格、大卫·萨克斯等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通过“旋转门”得以出任政府职位,参与政策制定。这不仅将增强“复合体”内部决策层的技术专长,也使得政策实施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进入“特朗普政府2.0”时代,中美之间的科技较量将继续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不变”的是双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持续对抗,而“变”的则是不断演变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在此背景下,美国的“科工复合体”预计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形成新的国际科技秩序,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引言
1944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思考“战时研发的科学技术在战后造福社会的巨大潜力”,致信科技顾问范内瓦·布什寻求建议。1945年7月,布什提出《科学:无尽前沿》报告,提出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政府拨款资助科研项目,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使得美国在当时形成了基于政府、工业、学术界的创新三角,加快了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据领先的进程。上世纪60年代,基于美国的科技政策的持续影响,科技、军事等领域得以快速扩张,“军工复合体”成为了当时的产物,尽管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警告”的口吻表示其危险,但在此之后“军工复合体”与美国政府的联结仍旧不断加深,高昂的军费预算与军费开支虽加强了美国政府的军事实力但也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而如今伴随着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以及诸多不可控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内依旧找到了宣泄窗口,而科技领域美国政府又将矛头指向中国,以强硬手段维护其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领导地位。
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美国单方面所发起的“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对华战略导向成为了近年来中美科技竞争中的关键词。2018年3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决定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第301条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①;2019年5 月1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重大国家安全威胁”为由禁止使用“外国对手”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和服务”②,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成为重点打击目标,自此中美科技战的缺口被打开。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后,中美科技竞争再一次走向十字路口。
随着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Open AI、英伟达、微软、谷歌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正在不断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加入到中美的科技较量中,2025年1月15日,拜登在其告别演讲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政府“权力危险集中(Dangerous concentration of power)”的担忧,幷且对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形成“科工复合体”(Tech-Industrial Complex)发出严重警告。
特朗普上台后,履行政治承诺,撤销拜登的人工智能行政令,同时与OpenAI、软银、甲骨文三家企业开启“星际之门计划”,以5000亿美金投资和超10万个工作岗位来助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1月23日,特朗普还宣布成立改组后的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尽管这一机构前身早已于2001年9月30日正式成立,其后奥巴马、特朗普本人和拜登都先后宣布以特许机构(chartered)的形式维持该委员会,但通过一批科技企业家、科技界领导人和顶尖科学家以志愿者身份的形式,就“科学、技术、教育与创新政策相关领域向总统提供建议,从而能够引领美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竞争力。该委员会将倡导对创新进行大胆投资,消除官僚壁垒,幷采取行动帮助美国保持世界首要科技突破中心的地位。毫无疑问,美国政府与科技企业正在加速走向趋同。特朗普上台,硅谷科技精英悉数入局参与到特朗普政府的未来发展之中,未来美国政府治理模式在人工智能的加速下正在与科技企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一个有别于“军工复合体”专门面向科技领域的“科工复合体”正逐渐清晰。
1.“军工复合体”的架构与运转逻辑
1.1“军工复合体”的架构
自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后,在美国政府处理和科技企业间的关系中,“强监管”已成为显着标志,同时美国对华科技战也实现了从“贸易管制”到“创新遏制”的演进,政府、企业都成为了科技战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政府与科技企业的步调协同使得面向中国的科工复合体加速演化,围绕“白宫-国会-国务院-科技企业”的科工复合体的框架正在变得更加明显。如今特朗普团队中J.D万斯、马斯克等都拥有着独属于硅谷的“科技符号”,特朗普与硅谷科技巨头间的关系也在迅速“升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上台后开启全新科技战创造先决条件。通过当前美国政府的中美科技战的行动以及特朗普对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度,“军工复合体”的运行逻辑能够较好地解释接下来美国“科工复合体”的演进方向及特征,特别是围绕“军工企业-国会-国防部”的复合体框架为“科工复合体”演进提供了重要基础。(图1)
[图1]
1961年1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发表离职演讲时提出“军工复合体”这一概念,他指出:“庞大的军事机构和军工产业的结合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其不仅影响到经济、政治,甚至在每个城市、每个州议会、每个联邦政府办公室都能感受到。我们认识到这种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严重影响。在政府中,我们必须防止军工联合体获得不正当的影响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权力错位导致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会一直存在。”③但是艾森豪威尔的警告幷没有对“军工复合体”起到约束作用。在外部,后续美苏冷战、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加速下,“军工复合体”进一步膨胀。在内部,国会、国防部、军工企业所建立的“铁三角”,使三者间相互的利益输送为“军工复合体”的运转打下了无法动摇的基础。
从本质上讲,军工复合体代表了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行政机构中的军事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军工企业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是一种制度性的结合,幷在经济、政治、精神等诸方面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军工企业和财团作为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的重要“金主”,各类政治献金更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⑤如今“军工复合体”通过内部的利益链运转和外部藉助“旋转门”进入军工企业的政客实现了长久稳定的运行。
1.2“军工复合体”的特征
(1)以政治献金手段获得军工订单倾斜
军工企业通过向国会的相关军事委员会输送政治献金以求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得到更多军工订单的倾斜。根据2022年美国国防部各州国防开支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军工企业从美国国防部获取订单金额前五名的依次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MT)、雷神公司(RTX)、通用动力公司(GD)、波音公司(BA)、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C)。庞大订单的背后则是这五大军工企业持续向国会两党输送政治献金所造就的(表1),幷且面向两党的政治献金去向包括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共和党国会委员会以及两党个别参议员、众议员等。在国会议员的推动下,军事支出相关法案得以批复,最终,国防部则会将合同交付至军工企业。至此,利益输送完成闭环,军工复合体实现运转。军工复合体膨胀同时也带来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担忧,2017年,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层指出了对国防部过于依赖其最大的几个承包商的担忧。时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在确认波音公司前高管帕特里克·沙纳汉被提名为国防部副部长的听证会上说,“纳税人90%的钱付给了五家军工公司,这不是我们的开国元勋们所希望看到的”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