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如何看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张爽)202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12月13日在线上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二十大”胜利召开为2023年消费市场复苏提供强大信心和较好的宏观环境,短期内政策陆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如果2023年的消费增长能够恢复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则可以有效降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月度平均水平。因此,尽快恢复消费的增长,应该成为2023年恢复服务业发展、保持就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主导全球的“共同意识”就是全球化,全球和平、“世界是平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直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叙事的主体依然是中国倡议的“和平与发展”,全球进入到了“低通胀和高增长”的黄金发展时代。2022年疫情持续冲击导致的供应链危机、乌克兰危机等冲击导致了全球化偏离原有的轨道,全球化叙事转变。

  张平指出,低通胀和高增长,隐含了和平红利、低利率、信用扩张、全球需求扩张、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全球共享等的结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在获益。金融周期活跃,以国家主权信用的货币扩张持续、利率走低、创新低成本资本充斥,资产价格持续上升、国家、企业和居民杠杆率都不断提高。2022年全球金融周期转变,信用从扩张到收缩。

  张平表示,全球化叙事转变直接影响了宏观周期范式转变,第一,“顽固性”通胀导致利率中枢上移;第二,增长放缓,全球供应链调整,区域化重新布局,全球经济放缓;第三,各个主权国家从信用扩张转向信用收缩;第四,全球资金流动和创新活动放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2022年我国的消费市场在超预期冲击和困难情况下仍展现出较强韧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消费市场再遭超预期冲击,顶住压力实现“V”型复苏;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再度转负,主动力的作用在一揽子政策发力下得以迅速扭转。

  对于2023年消费市场的形势,王微认为,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消费市场复苏提供强大信心和较好的宏观环境;短期内政策陆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五大结构性因素将持续促进消费潜能释放;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同时叠加新一轮较大范围感染对消费恢复仍有不确定性影响;物价较快上涨和部分领域风险抬头对消费回补带来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用“资产负债表躺平”来刻画当下的中国,他指出,资产负债表躺平的表现有:总体债务增速趋缓;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企业资产负债表在衰退边缘。

  张晓晶认为,政策重心应该从关注高杠杆风险转移到关注资产负债表躺平。他指出,应该发挥杠杆率的“杠杆作用”,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首先,居民部门应该稳杠杆,主要是稳房地产稳定抵押贷款、稳定个体经营贷、稳定消费贷。第二,企业部门应该“结构性”加杠杆,要做到稳预期,给民企加杠杆吃定心丸;给民企加杠杆创造条件。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加杠杆,特别是中央政府继续加杠杆,发挥乘数效应,部分接替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扩张以及支持居民保障性住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都阳表示,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企是2022年劳动力市场的突出现象,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就业工作应该关注的重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主要包含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两个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是青年就业问题的主要体现。

  都阳指出,农民工就业也出现波动。农民工的就业行为高度市场化,他们的就业困境充分体现了就业局势的严峻性。农民工的调查失业率一度高于城市本地居民的调查失业率,是不常出现的情况。农民工的失业具有典型的周期失业特征。

  都阳认为,由于我国就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消费增长对扩大就业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2023年的消费增长能够恢复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则可以有效降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月度平均水平。因此,尽快恢复消费的增长,应该成为2023年恢复服务业发展、保持就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张爽)202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12月13日在线上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二十大”胜利召开为2023年消费市场复苏提供强大信心和较好的宏观环境,短期内政策陆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如果2023年的消费增长能够恢复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则可以有效降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月度平均水平。因此,尽快恢复消费的增长,应该成为2023年恢复服务业发展、保持就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主导全球的“共同意识”就是全球化,全球和平、“世界是平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直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叙事的主体依然是中国倡议的“和平与发展”,全球进入到了“低通胀和高增长”的黄金发展时代。2022年疫情持续冲击导致的供应链危机、乌克兰危机等冲击导致了全球化偏离原有的轨道,全球化叙事转变。

  张平指出,低通胀和高增长,隐含了和平红利、低利率、信用扩张、全球需求扩张、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全球共享等的结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在获益。金融周期活跃,以国家主权信用的货币扩张持续、利率走低、创新低成本资本充斥,资产价格持续上升、国家、企业和居民杠杆率都不断提高。2022年全球金融周期转变,信用从扩张到收缩。

  张平表示,全球化叙事转变直接影响了宏观周期范式转变,第一,“顽固性”通胀导致利率中枢上移;第二,增长放缓,全球供应链调整,区域化重新布局,全球经济放缓;第三,各个主权国家从信用扩张转向信用收缩;第四,全球资金流动和创新活动放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2022年我国的消费市场在超预期冲击和困难情况下仍展现出较强韧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消费市场再遭超预期冲击,顶住压力实现“V”型复苏;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再度转负,主动力的作用在一揽子政策发力下得以迅速扭转。

  对于2023年消费市场的形势,王微认为,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消费市场复苏提供强大信心和较好的宏观环境;短期内政策陆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五大结构性因素将持续促进消费潜能释放;疫情管控政策优化同时叠加新一轮较大范围感染对消费恢复仍有不确定性影响;物价较快上涨和部分领域风险抬头对消费回补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