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青年视角:全球化现状与未来方向

达巍和五位青年正在讨论(姜宜芃 摄)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实习记者 陈思远)3月2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员赵修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牛启羊、清华大学历史系本科生樊景月、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尹子涵和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白煦含这五位青年代表结合个人经历,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全球化的看法,发出青年之声,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选择将“青年视角:全球化与下一代的声音”作为第一场会议,是希望新生代能够站在中心舞台上展示自己,分享他们对全球化的观察与思考。

  如何看待全球化的过程?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赵修业曾就职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他结合自己在美国超十年的经历,指出2008至2018年是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当时中美之间在经贸、旅游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自2018年起,中美关系逐渐下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和留学生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这对他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赵修业认为,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受益者,也有被忽视的群体,特别是非大城市居民,政策制定应考虑这些被忽视的群体,让这些人也感受到全球化的包容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