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新农事:“巴渝粮仓”春耕备耕见闻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据新华社报导,人勤春来早。农民操作农机下田翻耕、在水田里覆膜育秧……巴渝大地已是一片农忙景象。
今年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巴渝粮仓”重要产粮区的梁平区、长寿区走村串户,除了传统的农忙场景之外,又看到了不少新农人新农事。
重庆近年来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上,通过扶持新农人、发展“新农服”、推广新农机,持续发展“巴渝粮仓”,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新农人竞相学起“新农技”,种粮更有底气。
在梁平区星桥镇星桥社区,这几天区里30多名种粮大户,聚在重庆田中秧农业科技股份合作社开办的“田间学校”,争相学起各类种粮智能新技术。
种粮大户孙远涛站在田坎边,学的是操作无人插秧机。刚上手练,还不熟悉机器性能,孙远涛操作的无人插秧机在掉头时,时常压到秧苗。“学新技术就要反复练,学成之后我准备马上买台机器,今年春耕正好派上用场。”
“从人力插秧,到人操作机器插秧,再到无人插秧机的应用……种粮新技术更新迭代快,不学就会落伍。”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绍岳告诉记者,种粮大户“学艺”劲头足,想节本增效,让种粮更挣钱。
这时,孙远涛也接过话茬说:“以无人插秧机为例,根据田块形状,事先规划路线,然后精准定位、导航、栽插,一台机器起码节省一个劳力,每天多干两个小时,亩均节约将近200元成本。”
技多不压身。在梁平区这所“田间学校”,田里动的、空中飞的都能学。种粮大户文涛几年前上了农用无人机操作“基础班”,今年他报名参加“进阶班”。“这次重点想把无人机物资吊运、无人机维修技术学会。熟悉掌握更多‘新农具’,种粮才能事半功倍。”文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