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戏剧不儿戏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以往几年在学校春节假期之后,我都获邀担任“大埔区中小学戏剧比赛”的评判,于两个周末先后观看区内各中学及小学的戏剧表演。一般而言,参赛的中学较小学略少,就以今年为例,分别有六间中学和九间小学演出。这也算是正常的情况,一方面因为中学生的学业较为繁重,亦要兼顾不同课外活动,故此参与戏剧活动的学生并不太多。至于小学方面,学生们大多觉得戏剧活动有趣,排练期间或许不用上课,因此参与剧社的学生便更踊跃。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学都会要求学生自行组织课外活动,戏剧比赛也不例外,学生的担子及责任不轻,容易叫人却步。小学的老师以至学生家长则会投入更多心力支持戏剧活动,学生们只需投入演戏,不会有太大压力,反而能够更好发挥。今年我分别评审了中学及小学的戏剧比赛,感受更深。

  是年中学组获得最佳剧本奖的剧目是《青鸟吗?》,剧本讲述一批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全剧以青鸟作为象征符号,不易捕捉亦求之不能,好些时候只能随遇而安。中学生创作的戏剧虽然有创意,但很多时都会显得拘谨。《青》剧其实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犹幸台词较具诗意,故此亦能获得剧本奖。

  小学组方面,九间学校的演出各有特色,当中又包含三出英语表演,都是改编自一些现成剧本或文学原着,正是各有千秋,与其他学校的粤语剧目难分高下。最终《说故事的婆婆》获得最佳剧本奖和全场最佳整体演出奖。故事讲述小学女生小程原本在结业礼担任演讲代表,但她却临场失踪了。全剧主要交代小程失踪前三天,在一条行人隧道偶然遇到一位婆婆,对方向小程说了几个奇特的故事,令小程学懂了如何以同理心关怀别人。学生的演出纯真自然,同时生动活泼,既能展现孩子气,亦能为观众带来想像空间。

   作者:轻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