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力拓创科 增金融中心竞争力

香港继续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外,并注重增加香港金融市场的科技含量。(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据大公网报导,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于上周三(2月26日)发表,介绍2025年特区政府财政收支重点方向。围绕香港施政报告规划,财政预算案在支持创新科技等领域发布多项措施,提高香港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通过金融赋能,支持国际创新企业和人才以香港为平台开展业务,促进实现金融服务和创新科技的协同发展。

  2025年年初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投融资活动出现明显改善,境内和国际投资者信心增加。从主要股指表现来看,2025年前两个月(截至2月27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8.2%,而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1.6%,表现位居全球领先;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增加了5.1万亿港元,恢复至略超40万亿港元的水平;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超过2100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为923亿港元。

  汇聚科企 吸引投资者

  资金方面,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2665亿港元,同时国际被动投资基金也在净流入香港股票市场。在美联储暂缓减息,外部挑战竞争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香港资本市场能够实现开门红,背后主要支撑是随着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信心增强;又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在不断改革上市制度,增强对科技企业适配程度后,已经成功汇聚了较多创新科技企业,因此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带动了香港资本市场近期复苏。

  过去一年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行,相应地影响国际资金配置和资产价格表现;未来国际创新格局的动态调整将继续影响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新财政预算案与时俱进,在强化财政整合的情况下,仍努力增加对创新科技重点领域的投入,体现了香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挖掘经济新动能的决心。

  与此同时,新财政预算案将继续发展香港优势产业,特别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证券及衍生品市场、固定收益市场、资产管理市场、离岸人民币中心业务、黄金及大宗商品和虚拟资产等细分领域均提出具体举措,并注重增加香港金融市场的科技含量。这些具体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而且也体现了金融为创新科技赋能,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的政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