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铸型,电力未来正来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风起大海之滨,日照戈壁大漠。从东部海滨的海风长廊到西部广袤的“沙戈荒”基地,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成排矗立,巨大叶片迎风昼夜旋转;一个个太阳能光伏板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自然的能量被现代能量单位“千瓦、兆瓦、吉瓦”重新衡量。从“高碳粗放”向“智慧低碳”跃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人工智能破解新能源发电预测难、稳定性差等问题,大数据、卫星、无人机、地面机器人“天空地”立体保障电力安全高效,能源结构“绿意”更浓,国家能源安全根基更稳。

  捕风捉日 绿能跃增

  在宁夏中宁县,腾格里沙漠边缘一望无际的光伏板铺陈延展,组成蔚为壮观的大型“沙戈荒”光伏基地。这是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绿电来源。2025年,“宁电入湘”工程正式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向1600公里外的湖南省输送超360亿度电,其中50%是新能源电量。

  昔日的“沙戈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被视为荒芜之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新能源的深入探索,这些看似贫瘠的土地被发现蕴藏着巨大的能源潜力。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成为新能源开发的宝藏,一个个超级新能源大基地正在火热建设。

  旋转的大风车、成片的光伏板、密集的输电线星罗棋布,勾勒出一幅绿能跃动的生动画面。

  我国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安排了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50个、装机9736万千瓦。截至2024年年底,第一批基地建成9199万千瓦,投产9079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是新能源装机增长的基本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用好第一批基地建设成果经验,继续抓好第二、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促进清洁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